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孩子坐不住,是過動還是躁動?

孩子坐不住,是過動還是躁動?

作者:李宜蓁  出處:親子天下Web Only

孩子老是坐不住,不見得就是「過動兒」,家長與老師要多多觀察其背後的因素,以免孩子被貼上不適宜的標籤。究竟是過動還是躁動?最後還是要尋求醫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員的專業判斷。
advertisment

要是孩旋轉、跳躍的機會。至於孩子究竟是過動還是躁動,則仍要尋求醫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員來判斷子整天像隻蟲,扭來扭去就是坐不住、無法專心,父母很輕易就給孩子貼上「過動兒」的標籤。其實醫師發現,有些「坐沒坐相」的孩子還沒到「過動」的程度,只是「躁動」,而且透過一些簡單的動作訓練就能改善坐不住的毛病。

台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職能治療師廖笙光指出,孩子躁動的常見原因有:1.背部肌肉耐力不佳,造成孩子常常上課趴著、吃飯斜坐一邊,2.頸部張力整合不佳,造成孩子坐椅子喜歡前後搖晃超危險,脖子一轉、手就跟著伸出去,隔壁同學在桌子中間畫線也沒有辦法阻止他,3.前庭刺激反應不佳,造成孩子常在餐廳跑來跑去、在捷運上轉圈圈或喜歡從高處跳下。

這些基礎能力發展的不平衡,非關腦神經發展與傳導的異常,孩子小小身體卻承受了諸多難以言喻的不舒服,造成外界誤解。台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執行長許正典醫師說,現在孩子爬高就被叫下來,在地上爬也嫌髒,父母應該提供一個安全環境讓孩子自由探索、發展統合能力。廖笙光建議,背部肌肉可藉由鑽山洞、用抹布抹地或擦玻璃等動作來強化,頸部張力則藉由向上攀爬、手腳動作相反的動作來整合,前庭刺激則可在安全環境下讓孩子適度衝刺跑步、旋轉、跳躍的機會。至於孩子究竟是過動還是躁動,則仍要尋求醫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員來判斷旋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444&prev=451&next=426&l=f&fid=20






**********************************************************************



  • 小孩「坐沒坐相」怎麼辦?

  • 文:陳達德/前台安醫院小兒復建科主任  摘自:雲門律動生活一二九期
    「知覺動作功能」發展是孩童成日長的重要基礎,其中包含「觸覺、前庭、本體」三大發展系統。
    而前庭系統的發展,會影響到「抗重力肌肉群」,這牽涉到脖子、肩膀、軀幹等。陳達德說:「前庭功能不好的孩子,抗重力肌肉群很多會『掉下來』。」
    明顯的例子是,現在很多小朋友像「沙發馬鈴薯」一樣,能躺就躺,能靠就靠,坐得很沒有樣子,上課沒兩下就開始趴在桌上,陳達德表示,「大人以為他們沒教好,坐沒坐相,其實問題可能是出在前庭系統和抗重力肌肉群。」
    簡單的「測試」方法是,讓孩子單腳站立,若能單腳站的時間很短,沒辦法站上30秒,往往就是前庭功能不夠好。
    此外,前庭系統也會影響到眼睛。陳達德指出,一隻眼睛有6條小肌肉在控制,兩隻眼睛共有12條小肌肉在做協調,前庭系統會影響到這12條小肌肉的協調性。
    因此,若前庭系統沒發展好,會影響到孩子的視力,這些孩子往往不喜歡玩躲避球等,因為他們的眼睛「追不上」。
    陳達德表示,家長和孩子玩時,會發現孩子的眼睛動作不一致,或感覺小朋友看電視都斜著看,好像有斜視,但去眼科檢查又沒問題,以及,孩子看書時會跳字、漏行,這其實都和「前庭系統」的協調能力有關。
    大量的動作過程,可提供孩子大量的「前庭刺激」而大量的「前庭刺激」也會刺激語言功能的發展。
    陳達德說,因此現在很多美語教學班,會讓孩子們先蹦蹦跳跳,做些運動,再開始上課學語文,這樣學習效果會比較好。也就是說,在刺激「前庭系統」後,此時對語言的理解與表達功能都有幫助,從事一些語言相關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不論對體態,對視力,對語言學習,前庭系統都至關重要。而生活中,可以明顯有助於前庭刺激的遊戲,陳達德表示,是盪鞦韆,卻可惜現在基於安全考量等因素,城市的公園裡,學校的校園裡,是越來越看不到鞦韆了。
    此外,就是舞蹈,陳達德表示,舞蹈的律動中,對前庭刺激和本體刺激是比較多的。再不然,游泳也不錯。總之,讓孩子多活動、多運動,好處很多。
    陳達德強調,以前的環境,比較能自然的提供孩子功能發展的刺激,但現在高度的都市化,比較無法提供自然的滋養,父母的自覺就更加重要。
    他指出,日本有不錯的經驗,像東京的都會化現象比台北市還嚴重,但其兒童發展障礙率比台北市還低。
    日本的相關法律規定,社區裡一定要有個遊樂區,而裡面一定至少要有這三項設施:沙坑、盪鞦韆、攀爬架。陳達德說,對孩子來說,沙坑是觸覺刺激、盪鞦韆是前庭刺激、攀爬架是本體刺激,只要家長經常帶他們去,可讓孩子在都市中,依然能擁有足夠的發展刺激。(採訪整理楊孟瑜)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6






    ********************************************************************************
    坐不住的孩子,我家有個過動兒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 張學岭
    採訪撰文/卓文惠
    資訊及媒介日益發展,讓家長可以更快察覺孩子所出現的一些異常行為,不管是生理或是心理上的問題,只要及早發現,才能避免對日後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過動兒」近幾年在各大醫院的兒童心智科門診中佔有相當高的比例,您家的孩子是否也有過動的傾向呢?
    我家有個過動兒!
    「文文!拜託妳乖乖坐著好嗎?」「寶貝,請妳專心一點、安靜一點好嗎?」4歲的文文讓身邊的大人們很頭疼,好動的文文,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活力,幾乎沒有靜下來的時候,「照顧文文就好像我有2個小孩一樣,每天都讓我覺得好累好累.....」文文的媽媽一開始本來認為小孩子活潑好動是正常的,但精力過盛的文文似乎都沒有累的時候。有一天當媽媽在電視上看到醫師說起過動兒的相關症狀,「難道文文就是所謂的過動兒嗎?」媽媽心理不免開始嘀咕了起來。
    要知道孩子是不是過動兒或是只是單純的比較好動,其實家長可以從孩子的日常行為中去觀察,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張雪岭醫師表示,過動兒約可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一、衝動、好動:
    當孩子滿3歲之後,在行為上若有出現過度衝動、過動、急躁等的情形,就需注意了。若是孩子除了好動外,在做喜歡做的事或是遊戲的過程裡,一直處於分心、不專心的狀況,那就極有可能不再只是單純的好動。
    二、愛發呆、無法集中注意力:
    有些孩子喜歡發呆,好像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忘記東忘記西,大人永遠都得跟在他背後幫他收拾東西,這也是過動症的其中一種症狀。
    極少數的過動兒的發生是因為先天生理上的問題。媽媽在產前有經過病毒、麻疹等的感染,是有可能因先天性腦部受損而讓孩子產生過動的狀況,」張學岭醫師表示,也有很多的過動兒的產生都是因為後天環境上的問題,才讓孩子出現過動的狀況,若是真的發現孩子在行為中出現過動類似的症狀,一定要及早想辦法矯正或是治療,以免影響日後的發展跟學習。
    「但是並不代表所有出現上述情形的孩子就一定是過動兒,」張醫師表示:「有的孩子在家裡好動,但是一出門卻不太愛玩,跟在家中完全不一樣。有時候是因為外在環境讓孩子無法發洩他過多的精力,或是父母規定較多,老是認為小朋友不乖,總讓家長覺得小朋友一直都無法遵照常規走。」到底是否真為過動兒,還是要經過專業的醫師做相關的評估才能予以確定。
    給予適當的協助
    很多的過動兒都是因為後天環境的關係才產生,其實只要外在環境上的配合及家長們的用心,自然可以改善或是減少孩子不專心的情形。
    「這些患有過動症的孩子,他們不是故意去破壞大人所訂的規矩,有時候真的是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才一直無法達到家長所謂的標準,」看著很多家有過動症的父母不管再叮嚀幾次,仍是將不滿的情緒馬上宣洩給孩子,張醫師無奈的表示:「要以體諒的心情去對待這些孩子,多給他們機會去學習。用耐心去教導他們,給他們機會,而不是一味只用責罵或是處罰來管教他們的行為,讓他們可以更健康的成長。」
     

    (取材自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69.asp







    *******************************************************************************

    孩子過動 運動練專注

    小玲的兒子總是坐不住,成天東奔西跑,好像毛毛蟲動來動去,上了幼稚園也是調皮搗蛋,學什麼都沒耐性;進了小學,功課一團糟,最後不得不求助醫生,經過繁瑣的測試和檢驗,確定是過動兒,醫生要孩子吃藥。
    老公和她商討的結果,決定不讓孩子吃藥,擔心有後遺症,因此讓孩子學打乒乓球,請教練一對一教學,剛開始兒子很排斥,情緒很不穩定,常常鬧脾氣,夫妻倆可是說盡好話,全程耐心陪伴,才讓兒子慢慢有興趣,進而愛上乒乓球。
    隨著球技的進步,兒子的功課也漸入佳境,從原本的個位數進步到二位數到及格,如今已達到一定的水準,讓他們夫妻感到很欣慰。小玲說他們從不敢要求孩子的課業,只希望經由運動消耗他的體力,沒想到效果竟然出乎意料,讓兒子學會專注。
    她說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也不是孩子愛過動,而是與生俱來的。如今兒子已讀小學六年級,大家都看不出他是個過動兒,小玲說這樣的轉變可是掏心掏肺的結果,雖然家有過動兒,卻讓她和老公更懂得如何愛孩子,家人情感更凝聚。

    此文摘自~自由時報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339&prev=20340&next=20332&l=f&fid=6








    ******************************************************************************

    過動兒傍晚易出現攻擊反抗症狀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2008.11.24  過動兒整天動個不停,一項發表在最新一期「兒童及青少年精神醫學」期刊的歐洲10國調查結果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出現攻擊性與反抗等過動症狀,在傍晚時最嚴重;過動兒受傷的比例也顯著高於沒有過動症的兒童。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指出,過動症一直被認為對兒童在學校時造成影響,因此目前的治療著重在幫助小病人應付上學時間的症狀。但此項調查顯示,過動症兒童相關行為症狀,最嚴重的時段出現在傍晚和晚上。若想讓過動症放學後能專心寫作業,需要較長效的藥物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
     嗜速食 易誘發過動症? 【馮惠宜/台中報導】 2007.12.15   
    「麥當勞速食易誘發過動兒過動症?」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林宜信昨天指出,行政院推動典籍資訊化,其中在過動症研究中發現,過動兒有「胃熱」症狀,而其中像是嗜食肥甘,如吃麥當勞速食,就易誘發過動。   「2007台灣中醫藥典籍研究計畫成果暨專書發表會」十四日在台中中山醫學附設醫院登場,林宜信指出,台灣中醫藥典籍貨訊化業務自八十二年推動,分為典籍建檔、專病典籍研究編輯,九十四年起進入整合網際網路資源建置。   
    陸續開發出「作用於免疫類中藥材及方劑之古代典籍整合性網際網路資源建置研究」、「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醫藥典籍研究」。   
    他指出像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醫藥典籍研究」中發現許多過動兒都有「胃熱」症狀,病童會形容肚子裏就像有一顆太陽一般,綜合典籍經驗,病童食類似麥當勞的速食,就可能誘發好動,而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就有可能改善。   
    台灣麥當勞對此回應,這個問題要更具有科學方式來了解與驗證,公司對專家的看法表示尊重。 ~~~~~~~~~~~~~~~~~~~~~~~~~~~~~~~~~~~~~~~~~~~~~~~~~~~~~~~~~~~~~~~~~~~~~~~~~~~~~~~~~~~~~~~ 過動兒考前衝刺 回診尋求「聰明藥」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8.06.11  基測、學測及各級學校的期末考陸續登場,一些有過動傾向的學生紛紛到醫院求診,希望藉助藥物,在考前專心複習功課,為考試加分!精神科醫師指出,目前並沒有吃了可以讓頭腦變聰明的藥,但對過動症的孩子,藥物確實可以幫助他們把心定下來,對成績或許會有助益。  
    就讀小六的小傑平常上課總是心不在焉,上學老是丟三落四,作業經常忘了帶,經醫師診斷是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雖然醫生開了藥,他老是有一搭沒一搭經常忘記吃,可是每次月考前,他就會主動要求媽媽讓他吃「聰明藥」,因為吃了藥才能專心複習,本來課文看3、4次才才記得住,吃了藥看1、2次就記住了。  ■持續服藥 別只拿來應急  台大醫院精神部高淑芬醫師指出,每年考季都會有一些過動兒回診拿藥,這些學生希望在考前用藥物幫忙集中注意力,以便考前衝刺出好成績,不過,站在醫療的立場,醫師希望過動兒最好能持續服藥,同時學習矯正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把藥物拿來應急之用。  
    高淑芬說,過動症的孩子在學校成績多半不太理想,他們其實並不笨,就是沒耐心、坐不住,比較難管教,若能透過藥物治療,加上行為輔導,過動症的孩子都能有不錯的表現。  
    但這些孩子若未持續治療追蹤,可能前功盡棄。高淑芬曾有例個案,從小學一路治療,後來順利考上海洋大學,但因為未持續治療,加上大學老師不再像中小學般緊迫盯人,後來他竟然因太多科不及格而被退學。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陳錦宏醫師表示,全世界約有4-12%兒童的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問題,台灣大約有7.5-9.9%的兒童有此現象。近8成兒童的注意力、控制力可因藥物治療有所改善,6成兒童成績有進步。在國外有一半的兒童接受診治,在台灣就診的比例更低。  
    ■形成良性循環 即可停藥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醫師發現,ADHD孩子平均用藥不到半年,治療就半途而廢,很可惜。他主張,過動症孩子最好持續服藥2至3年,等行為已有明顯改善,並形成良性循環時,即可停藥。 醫師:吃藥不會成癮  由於每年考季都是在潮溼炎熱的夏天,有過動傾向的孩子更容易情緒浮躁,無法靜下心,家長發現孩子吃了治療過動的藥,確實較容易專注,但又擔心長期吃是否會有「上癮」問題。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醫師說,美國小兒科學會及歐洲對過動症的治療準則,皆建議以「中樞神經活化劑」為第1線治療藥物。目前用來治療的ADHD的藥物主要是短效型的利他能,和長效型的專思達,這兩種藥物已有50年以上的使用經驗,安全性高,不具有毒性,也沒有成癮之虞,有些研究甚至發現這種中樞神經活化劑可以滋養腦神經。  葉啟斌表示,ADHD是一種高度可被治癒的神經生理疾病,80%的患者能藉由藥物治療改善症狀,10歲以前是「黃金治療期」,接受治療除了能幫助孩子改善核心症狀外,也可改善孩子在校行為、人際關係、親子關係,減少分心,建立良好的學習模式,並培養自信心、責任感及正向的人生觀。  至於這類藥物是否會成癮?成人能不能服用?台大精神部高淑芬醫師表示,國內外的研究都未發現有藥物成癮的問題,但國外確實有30幾歲的成人自己購買這類藥物服用,來提升工作效率,但國內目前健保並未給付成人的過動症藥物;她建議,孩子若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問題,應盡快至兒童心智或精神專科就診,通常以藥物治療,配合正確的輔導教學,即可達到最好的療效。 ~~~~~~~~~~~~~~~~~~~~~~~~~~~~~~~~~~~~~~~~~~~~~~~~~~~~~~~~~~~~~~~~~~~~~~~ 幼兒過動 市醫籲早就診 【中國時報 楊淑芬/台南報導】2008.04.29  
    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通常在3歲以前就有症狀,據統計,理論上每個班級會有1、2位,且男多於女,但是許多父母諱疾,就醫率不到3分之1。市立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陳信昭表示,如果沒有及早治療,長大以後併發症會愈來愈嚴重,不僅學習低落還有人際問題。  陳信昭表示,市醫身心科開設兒童精神專門門診及感覺統合治療室,建議學齡前用藥只採用職能治療,另美國有大型研究計畫以140個小朋友為對象,經過長達14個月研究,顯示密集行為治療有34%改善,純吃藥治療有56%改善,結合吃藥和行為治療有68%改善。  
    他說,這樣小朋友主要症狀是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和衝動,有位小病人在3個月內骨折2次,易衝易撞,被車子撞斷左腿後,還是安靜不下來,又馬上撞斷自己的左手。  
    他表示,主要病因是大腦多巴胺及新腎上腺素2種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足,導致大腦額葉功能不足,無法行使像一般兒童注意力及組織能力,也無法控制其活動量。  
    他說,許多家長認為小孩長大自然會好,但是隨著孩子長大可能會愈來愈嚴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常會合併有其他方面問題。  包括,學習成就低落、自尊心低落、偷竊及說謊與人緣差、家庭關係緊張,等到他們進入青少年或成人期會更容易衍生酗酒、藥物濫用,也比較容易發生離婚、重大車禍等事件。 ~~~~~~~~~~~~~~~~~~~~~~~~~~~~~~~~~~~~~~~~~~~~~~~~~~~~~~~~~~~~~~~~~~~~~~~~~~~~~~~ 泳不放棄 過動兒奧視群雄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2008.09.01  美國新水怪菲爾普斯在今年的北京奧運游泳項目中包辦8面金牌,締造了前無古人,也很難後有來者的奧運新紀錄。更令人撼動的是,菲爾普斯曾是被老師嫌棄,甚至斷言他「做什麼都不可能成材」的過動兒。  
    根據相關研究推估,國內5至12歲學齡兒童罹患過動症(ADHD)的盛行率約5~7%,惟對照健保資料,其中進入正規醫療體系接受治療的患者大約只有1/10。換言之,因為未被發現診斷、或者父母不願面對孩子罹病的事實,你我身邊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菲爾普斯」。  
    接受治療患者僅1成  台北三總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過動症發生原因高達8成源自基因遺傳,導致患者大腦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不足,症狀包括注意力無法集中、衝動、自制力欠佳、情緒不穩、人際關係障礙等。  
    然而上述症狀看在家長眼裡,常被解讀為「活潑、有個性、有主見」,就算意識到情況有些不尋常,也常會自我安慰「等到孩子年紀稍長,應該就會好」。  
    葉啟斌說,多數過動兒都是在上了小學之後,因為學校對秩序、功課開始有要求,同儕間的互動愈來愈密切,「例如需要分組活動時,孩子總是落單的那一個」,家長才會漸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10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雖然過動症也跟其他疾病一樣理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基於醫學倫理及實際需要,《台灣精神科醫學會指引》仍建議,患者學齡前應以行為矯治、職能治療為主,6歲之後再開始併用過動症藥物。  
    葉啟斌強調,10歲以前是過動兒治療的黃金期,因為這時期兒童的可塑性較好,一旦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及慣性後,相當比例的患者持續用藥2年後就有機會評估停藥。  
    但兩年時間不算短,臨床經驗證實,能夠與醫師併肩長期抗戰的家長只是少數,國內過動兒平均用藥時間更只有4個月。至於患者擅自停藥的理由則不外乎短時間內不見藥效、自認已痊癒,甚至因誤信一些以訛傳訛的藥物副作用,以偏概全地排斥用藥。  
    一名張小弟小三時經老師通報轉介就醫,原因是他不僅常在課堂上左顧右盼、走來走去、岔話打斷老師授課,某次還被指控「故意」打翻熱水壼燙傷同學,引起其他家長反彈,甚至揚言要把他趕出班級。  葉啟斌說,經過半年的藥物、行為矯治,張小弟的病情原已大有起色,但關鍵時刻他卻失聯了。事隔3年他才因逃學、翹家、偷竊等變本加厲的偏差行為重新回來就診,但因進入叛逆的青春期,他變得不甩醫師,問什麼都說不知道,治療就事倍功半了。  
    擔心藥物副作用 多與醫師討論  過動症藥物真的有很大的副作用嗎?葉啟斌以國內7、8成患者服用的第一線藥物「利他能」(Ritalin)為例說,國內外大型研究都證實,其最大的副作用是約1到2成患者會胃口變差,若太晚吃藥可能會睡不著,但並未發現有藥物依賴甚至成癮的問題。  
    他透露,部分非正統宗教組織利用似是而非的理由,透過各種管道遊說家長讓過動兒停止服藥,甚至主動提供所謂的健康食品,但經化驗裡面的主成分是多巴胺前趨藥物,作用機轉與「利他能」大同小異。  所以,若對藥物或任何治療細節有疑問,應該提出來與醫師討論,必要時可考慮換藥,甚至在醫師同意下周末時適度放個「藥物假期」...,千萬不要自作聰明中斷治療。  
    回到菲爾普斯的話題,他也跟多數過動兒一樣,曾因無法符合制式教育的常規而被師長、同儕排斥,但媽媽不放棄他,除了接受正統醫療,還幫助他找到最愛的游泳運動,讓菲爾普斯不但得以發洩多餘的精力,如今更得以在奧運與人生的舞台上發光發熱,成為全世界過動兒的驕傲。  
    菲爾普斯能做到,你家的過動兒也一定行!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1915&prev=1929&next=1914&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