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分數的迷思


文/洪蘭


在捷運上,一位母親憤怒的對兒子說:「你為什麼總是考這麼爛?補習這麼多都沒有用,笨得跟豬一樣。」她連罵了三次「豬」,兒子氣不過,就頂回去說:「我考不好,你說我是豬;我考得好,你又說我是猴子稱大王。你究竟是我媽還是動物園園長?」旁邊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站在我旁邊的同事從背包裡拿出一本書《成績單》,說:「這是我兒子要我看的,我已經看完,你要不要也看一下?」我回家把它看完後,心想:或許我們也該來發動一個「杯葛分數」的運動。

這個故事的大意是說,大人都是以分數來評量孩子,成績好,就是好學生,不管他平時是什麼行為;成績不好,就被人看不起,在班上被嘲笑。諾拉是個高智商的孩子,不忍看到同學史蒂芬因為成績不好,整天被人捉弄,她就故意考不好,希望老師和同學不要以分數來取人。

當然,一個好學生功課突然一落千丈,會引起校長、老師、父母的關心。故事發展到最後,全班杯葛考試,抗議學校考試內容都是記憶式的,只重視分數。例如社會科考「經濟大蕭條開始時,美國的總統是誰?」學生就答「唐老鴨」、「貓王」,全班考零分。於是事情大條了,督學來了,所有的家長也都來了,三堂會審,審諾拉和史蒂芬。

書中有幾段話很發人深省。臺灣很多老師以考倒學生為原則,越是明星學校,題目越是出得難,常聽到學生說能考個七十分就不錯了。但是考試的目的不是想知道學生學到了什麼嗎?考很難的題目會失去鑑別力,只會使學生感到挫折而已,並沒有任何好處。我們一定要記住:「考試只是評量的一個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更不是最好的方式」。

公平和公正有差別,叫老鷹和小鳥一起飛是公正,但不公平。諾拉說的好:「有一件事大部分的學生都沒有說出來,就是成績差常讓他們覺得自己是笨蛋,但這不是真的。好成績會讓另一些學生覺得自己很優秀,那也不是真的。所有學生開始競爭比較,聰明的學生覺得自己更聰明、更優秀,十分高傲自負;普通的學生覺得自己很笨,好像自己一無是處。本來應該幫孩子的 家長和 老師並沒有幫上忙,只是增加更多的壓力,還製造越來越多的考試。」這段話把很多孩子的心聲說出來了。

幸好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如此,有個管理圖書館的老師,就不贊成學校要她依學生運用圖書館的表現打成績。她說,圖書館不是為此而存在的。其實,閱讀課要打成績,跟上圖書館要打成績一樣荒謬。閱讀的目的不是寫報告,它把一件很愉快的事變成了負擔。難怪一個學生說我們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把所有愉快的事都變成功課,常常只重視結果,不注重過程。其實,學習是最不能只看「最後結果」(end result)的一件事。因為學習跟神經迴路連接和固化(Consolidation)有關係,這兩件事都需要時間來穩定。

我們的學習曲線不是一條直線,而是螺旋狀的,學習一陣子以後,上升一個階段,再一陣子,又上升一個階段,它不是立竿見影,所以不能性急。每個人學習的速度不同,定期考試對學習慢的人就不公平,因為他並不笨,他可以學,只是需要的時間比人長。

分數的迷思已經殘害了很多孩子身心的健康,是應該停下來檢討的時候了。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8/11/18 家庭版
**本網頁各連結標題及連結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
歡迎進入參觀國語日報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5fe6f/article?mid=3090&next=2922&l=f&fid=10





*************************************************************
從孩子的考卷看個性
教養孩子以「放輕鬆」為原則,意即當我們遇到有關孩子的問題時,先不要緊張過度,也別給孩子太多限制而抑制他們的創造力。

爸媽們,請拿捏你的「放任」與「約束」
我很能體會寫功課較慢或拖拖拉拉這類型孩子的父母心情。近兩年,因為弟弟米豆剛好就是一個玩心較重的孩子,對於自己本來想做卻又中途放棄的情形,他總能講出理由讓大人同情而不想跟他計較。尤其聽到他在學校和老師的互動情形和心得,常會教人啼笑皆非。

不過在和米豆的互動經驗中,我發現這反而是爸媽在教養頭腦反應快的孩子時要注意的地方。應變性快的孩子更要培養做事情的持續性,長大後才能有深入學習和追根究柢的精神。

米豆的個性屬於天真開朗型,甚至連笑聲和哭聲都非常有戲劇張力,他除了講話速度快以外,腦筋與反應也相當靈活,而且嘴巴甜、會講話,從小就受到親朋好友的喜愛。而只要有他在的場合,就能炒熱氣氛,所以每次放假總會有親戚向我「借」他出去玩,即使爸爸媽媽不去也沒關係。

由於米豆隨遇而安的個性,進入小學後也能很快適應,但是在欣賞他樂觀活潑的個性之餘,我開始覺得米豆也要漸漸增加做事情的責任感,希望他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儘管如此,我還是想讓兒子在無壓力的狀態下學習,以保持他對學習的熱忱。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永久保留自己所學到的經驗,因為被強迫的死讀書,往往在寫完試卷、走出教室後,就全部忘光了!

而我既想要兼顧米豆原本的活潑特質,又想讓他學會沉穩負責的學習態度,所以在「放任」與「約束」的矛盾衝突下,我和爸爸、哥哥商量,每個人流輪花些時間和米豆磨耐心,我們會要求他不需要一次想很多好點子,但事情不能做一半就想找理由放棄。另外,目標不用設定太多,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就很棒了;學校功課完成後,要先讓哥哥或爸媽檢查,通過了才能去玩其他遊戲或看電視。所以,我們現在正讓米豆慢慢將他這有如脫軌高鐵般的行動力導入正常軌道中,以免橫衝直撞,遠離正道!

輕鬆教,孩子走入正軌
「分數」和「排名」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是無意義的,他們並不會像大人們這麼「關心」!每次考試前,我們問小米豆準備好了嗎?他總是不加思索地回答:「沒問題的,我每天都很認真地寫功課,老師也會幫我們複習,明天考試一百分啦!」也因為如此,我們都說他是自信心一百分的小孩。

事實上,米豆覺得大家都是好朋友,所以無論是誰第一名,他都很開心。他天真地說:「我的『國語』分數低一點,『數學』又比別人高一點,這樣也不會很差啊!假如這次考試考不好,下次多考兩分,還可以拿進步獎耶……」

我想因為他年紀還小,不了解考試的目的和重要性,所以作答時也就顯得「很隨興」。米豆二年級期末考結束後,他將發回的考卷拿給我簽名時,還說:「我這次考很好喔!國語是全班第二名九十四分,數學考了九十九分。」

「什麼?九十四分還可以得第二名,你們班的程度不行唷……」聽到哥哥的回答,我想他似乎是想教訓人了。這時,米豆連忙補充說:「可是我進步很多耶!王老師說我的分數本來可以更好的,只要下次造句時,記得寫國字就好!因為我是用注音作答,老師說一個字算我便宜一點,扣一分就好了!」

「扣分還能算便宜一點?」我會心一笑。接過他的考卷一看,大部分小朋友常常寫錯的閱讀測驗,他竟然全答對,果然是因為「造句」時不寫國字而被扣分……
「弟弟,你忘了這些字怎麼寫嗎?」
「不是耶!老師要我訂正的時候,我都會寫。」
「那請問你考試的時候,為什麼寫注音不寫國字呢?」
「國字筆劃太多了,很麻煩!寫注音比較快嘛!如果你們覺得九十四分不夠,下次考試我就寫國字吧!」

我心想,他真是個尚未進入備戰狀態的孩子。後來,我在米豆升上三年級前的暑假裡,先和劉教官針對孩子生活常規和學習態度的訓練,進行溝通、討論,以建立孩子正確的習慣與觀念。相信大多數的孩子在放了長假後都不容易收心,因此很希望教官與老師們在開學前,能集合學生做至少一個月的收心訓練。儘管年紀小的孩子,對於考試分數的代表意義與概念還不清楚,但我認為生活常規和學習態度的建立,還是要一點一滴地從小累積才好。

低年級小朋友的考試成績不穩定,其原因有可能是不懂答題的技巧、聽不懂老師的指令或是不了解考試的規則等;甚至還有小朋友會因為遇到題目不會寫、卡住了,所以之後的題目便全部空白。這時,爸爸媽媽一定要留意孩子是出於何種原因並加強指導,假使孩子總是錯在某一題型,就要請老師教導其中的解題關鍵,儘早讓孩子進入狀況,否則基礎的理解能力不佳,將影響往後其他科目的學習進度。

我主張教養孩子以「放輕鬆」為原則,意即當我們遇到有關孩子的問題時,先不要緊張過度,也別給孩子太多限制而抑制他們的創造力。因為許多基礎習慣或學習態度,必須配合孩子的年齡、程度和個性來調整;並且父母和師長的管教方式,以及該堅持的原則絕不能輕易與孩子妥協,否則孩子會失去做事的準則。其實,分數高低是其次,讓孩子擁有挑戰新知識的自信心才是重點!

引用baby 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http://beta.babyhome.com.tw/info/child/school-age/article/6216
資料來源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109







*******************************************************************************

功課,引爆家庭關係衝突

出處:親子天下Web Only

根據《親子天下》雜誌4月號最新調查顯示,國內有50%的家長曾因為功課與孩子產生衝突,近五成的家長對孩子的功課感到困擾。35%的家長坦承,回家功課確實會影響親子關係。
advertisment

兒童節該不該有功課引發爭議,但你可能不知道,回家功課也會影響台灣數百萬家庭的親子關係。根據《親子天下》雜誌4月號最新調查顯示,國內有50%的家長曾因為功課與孩子產生衝突,近五成的家長對孩子的功課感到困擾。35%的家長坦承,回家功課確實會影響親子關係。

為了解國內學生回家功課的性質與現況,《親子天下》雜誌針對國中小學家長、教師與學生進行大調查。結果發現,多數家長或老師,都認為寫功課有助於提升學習動機,但39%的小學生與67%的國中生卻表示寫功課讓他們更不喜歡學習。此外,調查也顯示,超過六成的家長在意孩子家庭作業的成績,並有37%家長會用「物質獎賞」來鼓勵孩子完成功課。

《親子天下》雜誌表示,多數家長都認為功課愈多愈好,孩子愈寫愈喜歡學習,但調查結果與專家看法卻認為,抄抄寫寫反而容易養成被動的學習習慣。調查發現,七成以上的國小和國中老師都認為學生不喜歡寫功課,而學生年齡愈大,也愈不喜歡寫功課。從學生的年紀來看,小學只有42%的學生不喜歡寫功課,但到了國中,比例拉高至67%,顯示寫功課無助於提升學習動機。

調查也發現,台灣中小學的功課量多,種類卻單一。小學生功課類型前三名分別是「字詞抄寫或練習」(80%)、「寫習作本」(75%)、「日記或作文」(43%);國中生前三名是「寫講義」(70%)、「寫習作本」(67%)、「日記或作文」(52%),而這些乏味的類型的功課,也正是學生最討厭的功課。

《親子天下》認為,千篇一律、反覆抄寫的功課類型讓學生倒盡胃口,也引發學生被動的學習心態。調查顯示,有81%的小學教師與78%的國中教師都認為學生不認真寫功課,甚至76%的國中教師認為學生會抄襲功課。

家庭功課的多寡,也影響了學生的生活作息。調查發現,功課排擠了孩子的睡眠時間和運動時間︰只有不到五成的國中生,每天能在睡覺前寫完功課;近四成的國中生超過晚上十一點才能就寢;更有近四成的家長覺得孩子的睡眠不足,超過半數認為孩子的運動量不足。

《親子天下》雜誌「2010功課戰爭」調查結果,五大重要結果發現摘要︰

◎寫功課,無助於增強學習動機,學生愈寫愈不想學
七成以上教師認為學生不喜歡寫功課。學生年齡愈大愈不喜歡寫功課,小學只有四成一學生不喜歡寫功課,但到了國中,學生不喜歡寫功課的比例趨近七成。調查也顯示,有近四成家長須用「物質獎賞」鼓勵孩子完成功課,功課變成了必須被引誘完成的被動學習過程。

◎乏味的功課類型,增強學生「抄襲」動機
學生與教師的調查都指出,強調反覆練習、容易批改的功課,如字詞抄寫練習、講義、習作、測驗卷,都是最常出現的類型。漢字筆順複雜,反覆練習有其必要,但練幾次才算洽當值得思考。機械式的功課類型造成被動、敷衍的學習心態與習慣。中學生用「消極抵制」面對他們不喜歡的功課,已成為教師心目中最嚴重的後遺症。

◎為了滿足客戶(家長)期待,安親班的功課反客為主
有近九成國小老師表示,安親班、補習班老師「總是」或「經常」協助學生完成功課。有七成五的國小老師曾經直接和安親班老師溝通學生的功課。安親班老師比家長了解孩子功課與學習內容,且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方式,為了滿足客戶—家長對學生「成績」的託付與期待,安親班的功課甚至出現喧賓奪主現象。學生在完成學校功課外,可能還得繼續應付更多的安親班功課。

◎超過半數國中生無法在睡前寫完功課
只有四成八的國中生能在睡覺前完成功課,為功課、準備考試而睡眠不足的現象更是常見。近四成國中生每天晚上十一點後才入睡,每十個國中生就有一人熬夜,超過十二點才入眠。其中,也有近四成家長認為孩子睡眠不足,有過半數家長認為孩子運動量不足。正值成長期的學童,每天睡眠量至少需要九小時,若晚睡一小時,則認知發展會比同齡孩子落後兩年;青少年長期睡眠不足,也會引發如暴躁、憂鬱等情緒問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5fe6f/article?mid=3426&prev=3474&next=3419&l=f&f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