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孕媽咪呵護

妊娠期間母親身體隨孕期的進展,呈現漸進且持續性的改變,作為培育胎兒及供應母體本身之需求。隨著身體與荷爾蒙的巨大改變,伴隨而來的身體不適,常使孕婦不知該怎麼辦而無所適從,而心理亦在身體的變化下,產生一連串反應及行為變化,而孕婦的心情好壞直接影響日後胎兒的性格養成 。因此,您 更有理由在妊娠 10 個月中多寵自己一點,多愛自己一點哦!

懷孕早期:
是由懷孕一開始一直到懷孕十二週 ,可能出現的徵兆有...

1.噁心及嘔吐 一般在妊娠的 2~4個月這段時間,孕婦最早經驗到的不舒服為噁心、嘔吐,大約有70%的孕婦會有這個症狀,通常在月經過後很快就會出現,症狀通常出現在清晨剛起床時較為嚴重,也可能發生於一天任何時候或持續一整天,無論是輕微或嚴重的徵候,都會影響孕婦繼續工作及處理家務,並且會降低了懷孕初期的喜悅感。孕吐的原因不明,但多認為與人類絨毛膜促性腺素(hCG)及黃體素增加有關,其他原因還有母體血糖因胎兒需要而降低所致、缺乏維生素B6、胃蠕動減少及情緒壓力因素。
噁心及嘔吐的處置方法為少量多餐,預防空胃,增加葡萄糖攝取,例如可在床邊放置一些餅乾或土司,起床前先吃一點,再慢慢離開床,通常是有幫助的,在兩餐之間不要超過 12小時,可以避免低血糖,因此可以在就寢前吃一點宵夜,避免油煙味、油炸、油膩、重口味或辛辣食物,適當休息及緩慢起身避免低血壓, 絕對避免非醫師處方之抗噁心藥物
2.乳房漲痛: 妊娠早期因為黃體素及動情素濃度升高的緣故,使乳腺組織過度膨脹且血管形成增加,會有乳房漲痛、充盈、刺痛或乳頭敏感的情形,這些感覺可能會持續整個孕期。隨著妊娠的進展,應穿質地柔軟可調整肩帶的支持性胸罩,來減輕乳房的不適感, 如有初乳流出,用清水清潔,避免使用肥皂以免乾燥 ,平日可使用乳墊襯於胸罩內。3.頻尿: 妊娠早期頻尿是因為成長的子宮膨脹壓迫到膀胱,這是屬於正常的生理變化所引起的症狀,隨著妊娠時間的推移會自然消失。頻尿發生時,減輕的方法是控制水分和鹽分的攝入,特別要注意,有尿意時,不要憋尿,應立即去廁所。但如果 排尿時疼痛,排尿後仍感有尿,或是尿中帶血時,就有可能是膀胱炎,這時就必須去醫院檢查
4.疲倦: 妊娠期基礎代謝率增加了 25%,還得對抗生理及心理所發生的改變,再加上荷爾蒙的改變,使得許多孕婦在早期會覺得疲倦或昏昏欲睡。?對抗疲倦,每晚睡足7~8小時,工作中作短暫休憩及使用放鬆技巧,並維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社交活動, 不要使用廣告的藥物及含咖啡因食品來提神, 另外要多注意有無營養不當、貧血、體重增加過多或缺乏運動所造成的疲倦。
5.陰道分泌物增加: 妊娠期間,由於荷爾蒙的緣故,新陳代謝旺盛,所以陰道的分泌物也漸多,通常為淡黃色或白色。如陰道分泌物有惡臭、顏色改變或搔癢感,應懷疑是否有陰道感染﹔若分泌物量極多,得注意是否為破水等問題。
應保持會陰區的衛生清潔乾燥,預防受刺激與感染,使用中性肥皂清潔,穿棉質透氣內褲,保持乾爽通風 ,避免使用陰部清潔噴霧及菲子粉,可使用內褲護墊,經常更換即可。
6.昏暈及低血壓: 妊娠第一期因為荷爾蒙改變,引起姿位性低血壓,使婦女昏暈或昏倒,當孕婦感覺頭昏眼花、眩暈或視野變窄,應立即坐下或躺下,並將頭放低,避免突然改變姿勢或到擁擠的場所,注意隨時要有充足的空氣, 躺下時側臥比仰臥好 ,要有適度運動,少量多餐預防低血糖,補充鐵劑及維生素等。



懷孕中期:
是由懷孕十二週一直到懷孕二十八週 ,可能出現的徵兆有
...
1.下腹脹痛: 自妊娠中期開始,走路稍多一點的時候,或在天氣寒冷時,有時肚子發硬,感到輕微的疼痛。這是因為子宮收縮、疲勞及寒冷引起的症狀。一般在身體暖和過來,慢慢休息就會好轉,不需特別擔心。 如果疼痛劇烈,或經過長時間休息,疼痛及腹脹不見緩解時,有流產、早產、卵巢囊腫、便秘、子宮外孕以及闌尾炎的可能,應接受醫生的檢查
2.靜脈曲張: 妊娠期間產生靜脈曲張主要原因為荷爾蒙促發使靜脈管壁鬆弛以及血量增加,還有因為子宮壓迫、下肢靜脈壓增高阻礙靜脈回流形成靜脈曲張。最常出現在腳背、小腿肚、大腿和外陰部等處靜脈充盈呈青色。靜脈曲張的防治包括抬腳過臀部、經常變換姿勢、不要長時間站立、規律運動、穿著支持性襪子 (彈性襪)等促進靜脈回流,大部分孕期的靜脈曲張在分娩後會自然消失。
3.便秘: 妊娠時因黃體素增加,使平滑肌鬆弛,會增加水分的再吸收,使腸蠕動變慢,擴大的子宮壓迫結腸和直腸﹔另外孕婦若有服用鐵劑、飲食中缺乏纖維素、飲水量不足和缺乏運動,都是孕期造成便秘的原因。防治方法包括每天要有 1500~2000c.c.的水分攝取,食用高纖食物如蔬菜、水果,最重要的是養成每天定時排便,尤其是餐後一小時為最利於胃腸反射的時機﹔適當的運動可促腸蠕動﹔ 如果便秘持續,可使用醫師建議的緩瀉劑或軟便劑
4.痔瘡: 妊娠期的痔瘡主要為血量增加造成直腸及肛門靜脈循環的壓力,再加上擴大的子宮使會陰區的靜脈回流受限,如又有便秘,就更加重痔瘡的發展,痔瘡會有肛門發癢、腫脹、疼痛及大便出血的情形,有時會因出血及疼痛,影響孕婦睡眠和休息。因此,要積極預防和治療,首先以減少便秘來預防痔瘡發生,需規律運動,充足飲水,食用富含纖維素食物,痔瘡的治療包括經常性溫水作浴,輕柔地清潔或局部使用藥膏及止痛藥, 痔瘡如果持續出血或疼痛,就必須就醫了




懷孕末期:
是由懷孕二十八週一直到懷孕四十週 ,可能出現的徵兆有
...
1. 胃灼熱感: 紝娠中、晚期,孕婦會感到胃不舒服,燒心,甚至鑽心的疼痛,胃口不好,消化不良。這些現象是因為黃體素增加,使腸胃活動減少張力鬆弛,加上子宮擴大使胃及十二指腸移位,造成胃排空延遲與胃酸內容物反流進入食道,逆流會使食道產生燒灼感。緩和燒灼感應採少量多餐,避免油膩、油炸、辛辣或產氣食物,進餐時少喝湯,少吃甜食和含脂肪豐富的食物,深呼吸、牛奶、熱茶、嚼口香糖可緩和燒灼感。咖啡及香菸會刺激胃酸形成應避免,吃完東西維持直立的姿勢可預防胃液逆流或減少逆流的症狀, 可依醫師指示下適度使用含氫氧化鋁之制酸劑
2. 背痛: 妊娠期孕婦背痛的主要是由於子宮擴大,使重心改變,?保持身體平衡,背部肌肉持續緊張,腰薦椎骨的曲度增加,造成代償性脊柱前凸﹔還有動情激素與鬆弛素使腰部關節變得鬆弛,容易疲勞,其他因素如體重增加、活動或是站太久、穿高跟鞋、姿勢不良等可能讓孕婦產生背痛不舒服。維持良好的姿勢是防治背痛最根本的重要措施,孕婦的良好站姿為頭、上身、骨盆及下肢維持為一直線,膝部微彎,良好姿勢可
矯正脊柱前凸,預防肌肉緊張,另外,於妊娠期間應避免過度用力,穿著低跟、具支持性的鞋子,可使用支持性托腹帶,經常以側臥休息,使用放鬆技巧、熱敷不舒服之部位,背部按摩均可緩和背痛。

3. 腳抽痙 :
下肢抽痙是孕婦最常見的症狀,多半發生在夜間睡覺及清晨伸展身體,這是由於支配下肢神經和血管受到子宮壓迫,或是血液中鈣 /磷比例不平衡(鈣太少﹔磷太多) ,腳指過度伸展或肌肉緊張都可能引起腳抽痙。解除腳抽痙的方法有伸展抽痙的肌肉,立刻伸直腳、膝部平直、足背屈曲,熱敷、按摩、溫水浴,白天將腳舉高促進血液循環,均能緩解腳抽痙的現象,飲食方面孕婦應每天攝取四份乳製品,如果鈣攝取不夠,以鈣片補充。
4. 呼吸困難: 隨著妊娠期的增加,孕婦會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的情形,是因為子宮變大將橫隔上頂,使胸腔的空間及呼吸容量減少,或可能有常有嘆息或打呵欠的現象,平躺時呼吸會更困難,是因為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之故。良好的姿勢、適合的伸展的運動擴張胸腔,避免過度伸展,停止抽煙,少量餐食以促進舒適, 躺下時以枕頭墊高採半坐臥或左側臥睡覺,可使肺部擴張較好,也能改善夜間呼吸短促情形
5. 水腫: 荷爾蒙改變、血量增加使靜脈壓力增加、還有靜脈回流減少、靜脈曲張,長時間站或坐,這些都會造成孕婦的水腫,休息後會消失或明顯減輕。水腫 通常發生在下肢,但也會發生在手部,可能會覺得鞋子或戒指比平日緊了許多。預防或緩解水腫可定期抬腳,採左側臥休息,穿彈性襪,規律運動等促進循環,一天 1500~2000c.c.飲水幫助利尿, 若為全身性水腫,應注意是否為子癇症等問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9019&prev=9386&next=8622&l=f&fid=9







*******************************************************************************

孕婦睡眠不足六小時,剖腹產機率高!

美國婦產科期刊指出,懷孕期間每日平均睡眠「不足六小時」者,剖腹生產機率是每日「大於六小時」的媽媽的4.5倍! 女人身體對荷爾蒙變化造成的失眠反應比男性明顯,使女性比男性難以入睡、難以睡得久,容易白天嗜睡!月經周期、懷孕、停經荷爾蒙變化所造成的生理反應,造成睡眠品質下降。一半女性會因「經前症候群」影響睡眠--睡眠品質不良、失眠、不易入睡、易醒、整天愛睡覺,必須先到睡眠中心檢查確定或處理。
整體而言,懷孕睡眠品質也比懷孕前退步。女性是不折不扣賀爾蒙的動物,懷孕賀爾蒙的驟變、日漸膨脹的子宮,會使孕前已出現的睡眠品質不良,更為加重。睡眠品質如入睡所需時間、睡不安穩、整體睡眠時數等,在懷孕三期都呈全面下降。2005年針對中國孕婦的調查報告可見,睡眠品質不良比例各佔懷孕的前中後三期8.9%、9.4%、9.6%。
該篇報告亦顯示,懷孕三期出現打鼾比例為29.7%、40.5%、46.2%。一般沒有懷孕婦女打鼾的比例約4%,打鼾雖未必影響睡眠品質,但嚴重者約一半患有「睡眠呼吸中止」。此種問題使孕婦血中氧氣降低,日間嗜睡加重,子癇症、妊娠糖尿病、肺高血壓、低體重兒等併發症發生率增加,影響母子安全。英國2005的研究也證實,子癇前症孕婦的打鼾、日間嗜睡程度都比正常孕婦嚴重。因此,孕婦發生打鼾,應謹慎面對。
幸而,目前認為「睡眠呼吸中止」的血氧降低,應不會直接傷害胎兒,如能及早處理,或可降低併發症對胎兒的影響。此外許多睡眠品質不佳,孕前早已發生,而如果等到懷孕時才檢查、治療往往受到許多限制,也多半緩不濟急。女性失眠問題如果合併打鼾或肥胖,能夠在「孕前趁早診治」,方為解決問題、母子雙方皆能受益的上上之策!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932&prev=10933&next=10931&l=f&fid=63






********************************************************************************

遠離小病痛 孕期好健康

摘自媽咪寶貝雜誌

採訪撰文/伍偉婷
諮詢/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黃貴帥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陳志堯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黃耀立
新店耕莘醫院牙科主任 黎達明


懷孕後身體起了許多的變化,各種不適症狀都一一出現,此時,要是平時即會罹患的小疾病跑來湊熱鬧,更是苦不堪言,除了加重身體的負擔之外,更可能對胎兒造成威脅,因此,孕媽咪在10個月的孕期中,可要特別注意身體保健,避免病菌入侵,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喔!

Problem1.感冒
感冒是因為病毒感染所引起,屬於上呼吸道感染,醫師診斷時會從喉嚨、扁桃腺來做確認,而感冒又分為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孕婦可注射流感疫苗嗎
美國婦產醫學會支持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建議,在感冒的流行季節(每年10月至隔年5月),準備要懷孕,和懷孕第2、3孕期的婦女,以及有慢性心肺疾病的孕婦,皆應接受流行性感冒疫苗的注射。一般來說,流感疫苗對孕婦及胎兒不會產生任何傷害,反倒有保護的作用,但黃貴帥醫師表示,台灣觀念一般較為保守,因此建議處於高危險感染環境的孕媽咪要施打流感疫苗。
發燒對孕婦及胎兒的影響
即使發燒是無害的現象,當它發生在孕婦身上時,還是會令人驚慌,深怕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其實,若是短暫性的輕度發燒,並不會對母體或胎兒造成負面影響,病毒及細菌也不會通過胎盤攻擊胎兒;但也有些研究指出,懷孕5~6週(即胎兒神經管發育時期)時發燒超過24小時,且體溫高過38.9度,會增加胎兒神經管缺損的機率,但是,很少有孕婦會讓自己的體溫持續24小時飆高而不做任何處理,往往在發現有發燒情況時就會就醫,讓體溫降下來,因此,發燒較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而發燒往往是屬於疾病的併發症,若是因為感染德國麻疹而引起發燒,那麼對胎兒造成影響的將會是德國麻疹,而不是發燒這個症狀。
孕婦發燒的溫度判定
孕婦因新陳代謝速度較快,體溫略高於一般人0.5℃,因此,當孕婦的體溫超過37.5℃時,就有發燒的可能;但若超過38.5℃時,應特別注意且盡速就醫。
Problem2.牙疾
常見問題1.牙周病
常見問題2.蛀牙
Problem3.皮膚狀況
孕期常見皮膚現象
1. 黑色素沉澱
2. 多毛症與落髮
3. 妊娠紋
4. 靜脈曲張

其他皮膚問題
1. 濕疹
2.蕁麻疹
3.孕期搔癢性蕁麻疹(Pruritic Urticarial Papules and Plaques of Pregnancy)
4.接觸性皮膚炎

Problem4.腸胃問題
懷孕期間,黃體素增加使得腸胃蠕動速度減慢,進而使胃部排空食物的時間延長,因此,孕媽咪常有胃酸逆流、胃灼熱、噁心嘔吐、胃口不好的現象,腸胃不適的感覺在懷孕初期相當常見,若是腸胃炎、盲腸炎等疾病又來搗亂,孕媽咪更是苦不堪言了!
Problem5.膀胱炎
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子宮越來越大,容易壓迫到膀胱,再加上黃體素的分泌會影響膀胱的收縮功能,導致解尿時無法完全排空,因此,孕婦有尿意的間隔時間就會縮短,產生頻尿的現象,若此時孕婦常憋尿,便有可能感染細菌進而罹患膀胱炎。
Problem6.德國麻疹
德國麻疹主要是藉由空氣、飛沫來傳播,若是接觸到病人的鼻咽分泌物或是直接與病人接觸就可能罹患德國麻疹。
Problem7.水痘
水痘是由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藉由空氣、飛沫傳染,若是直接接觸病人的皮膚或是口鼻分泌物也會受感染。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929&prev=10930&next=10928&l=f&fid=63







*******************************************************************************

注重孕期牙齒保健--孕媽咪口腔健康,能給baby一口好牙 文╱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牙科主任 林孝禺
輯╱張玉櫻
許多研究認為孕婦罹患牙周病與早產及胎兒體重過輕有關!此外,胎兒出生後口腔中的鏈球菌株和媽咪本身的菌株有關,因此若小寶寶愈早得到蛀牙致病菌種,將大幅增加嬰幼兒期蛀牙的風險!所以孕媽咪的口腔衛生就不得不注意囉!

懷孕是女性朋友一生當中非常特殊的時期,外在環境、社會文化都會特別期待與呵護,也是女性的特權;同樣的,女孩子也在受孕、懷胎、生產的連續過程中,在生理、情緒上隨之產生極大的轉變,準媽咪對自己身體變化越有了解的意願和準備,對將來baby健康會有直接的益處。其中,懷孕期的口腔環境變化其實與全身生理鉅變息息相關,也因此準媽咪的健康教育與照顧,將會對自己和胎兒產生深遠的影響。

懷孕期常見口腔生理問題
  準媽咪的身心變化可從多方面談起。其中飲食攝取量會因每日消耗能量增加而增多,齲齒(也就是蛀牙)是否會隨著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增加而變多呢?其實並不一定,但是因為產酸細菌可利用的原料受質多了,對於懷孕期或哺育期的蛀牙風險總是比較大。

  此時期胎盤所分泌的女性荷爾蒙會有顯著增加,動情激素可達10倍之多,黃體激素更高達30倍以幫助正常懷孕;同時也對心血管系統、血液、呼吸、腸胃、泌尿生殖等全身性系統有直接影響。

  而對口腔生理環境影響更大,因此孕期常見牙齦炎、牙齦增生、熱源性肉牙腫、唾液改變,臉部色素沉積增加也常會發生。主因為動情激素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對鱗狀上皮細胞的分化有直接反應,因此牙齦炎、牙齦增生發生機會大增。

  孕婦牙齦炎通常會影響牙齦邊緣及齒間牙齦部分,已知的研究證明,懷孕本身不會單獨造成牙周病,但會加劇懷孕前已有的牙周疾病,然而良好的口腔衛生,其實是足以預防並改善發炎反應的。


  熱源性肉牙腫可在1?5%的準媽咪身上發現,起因與女性荷爾蒙對牙齦的刺激、微血管增生、局部的牙菌斑堆積有直接相關。主要發生部位為頰唇側的齒間牙齦,發生的時期最常見於第一胎的前期到中期,一般於生產後會自然改善。

孕期牙周病與早產、胎兒體重過輕有關
  懷孕期間唾液流量、成份、pH值的改變,都和女性荷爾蒙有關,部分學者認為短期間會有唾液量的減少,但不至於長期影響;但唾液的成分改變,pH值會降低(即變酸)、鈉離子也會降低,然而鉀離子唾液蛋白、唾液動情激素含量則會增高。有意義的是,動情激素的增高可能與早產風險因子有關,也會使口腔黏膜細胞去角質化,並增加牙齦溝分泌液,其中被改變的細胞對於細菌增生的抵抗能力較差。至於牙周病是否與早產、胎兒體重過輕有關?雖然各有正反結果之報告,但是許多新的研究把牙周病列為早產及胎兒過輕的危險因子,並且孕婦若進行牙周病治療之後,發生早產及胎兒過輕的比例會大幅降低。

「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是錯誤觀念
  準媽咪的飲食與營養,除了大家熟知的葉酸缺乏可造成胎兒神經管發育缺陷以外,在嚴重營養不良的孕婦身上,胎兒的牙釉質發育也會有明顯的發育畸形。
  此外,也有學者指出,孕婦若維生素A和D的攝取不足,可能引起胎兒法瑯質生成不全或鈣化不全,使骨質或牙齒空洞程度增加。
  另外,鈣質攝取的部份,母體的血鈣濃度一般均會稍微下降,然而腸胃道的鈣吸收則會增加,加上腎臟排泄鈣會減少,所以雖然媽咪的骨質代謝轉化率是未懷孕前的2倍,但是骨成分中的鈣濃度是穩定的,因此關於「媽咪生一胎掉一顆牙,把牙齒中的鈣轉讓給胎兒」的觀念,其實是謬誤的道聽塗說。

孕期並不需要補充氟化物
另一個有趣的話題是,孕媽咪是否應補充氟化物。理論上,氟化物會經過母體吸收而通過胎盤,然後被胎兒吸收;但是,吸收量究竟有多少?眾所周知,氟化物對牙齒生成與鈣化有極大幫助,在1960年代,醫生都會鼓勵孕媽咪多攝取氟化物,但是目前已知的有效實驗,在胎兒出生後並沒有出現明顯蛀牙降低的結果,當然,也沒有導致胎兒畸形的效果,所以,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實際上建議準媽咪食用氟化物的需要。

孕媽咪的口腔清潔體驗
王瑀玟,目前懷孕33週

  我在懷孕前的牙齒狀況一直都還可以,只有偶爾會有牙齦腫脹的小問題。後來懷孕到了3、4個月的時候,我的牙齦變得很腫,刷牙還會流血,實在很難受,於是我聽從朋友的建議多吃水果和漱鹽水,不過情況還是沒改善。後來去看牙醫師,醫師說是孕期荷爾蒙的影響,只是幫我洗洗牙,因為懷孕也沒有做其他的治療。
  然而牙齦腫脹、流血的狀況還是存在,實在很困擾,於是我每天用電動牙刷勤刷牙,在牙齒、牙齦間來回地刷乾淨並按摩牙齦,因為我想電動牙刷應該能刷得比較乾淨,而且刷毛都很柔軟有彈性,不會傷害牙齦。幾天之後,我的牙齦腫脹、流血狀況開始出現很明顯的改善,我好開心喔!另外,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就是用電動牙刷附的舌苔刮除器來刮舌苔,會讓口氣變得很清新,整個人心情都愉快了起來!當然多吃蔬菜、水果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此與各位孕媽咪分享,懷孕期間不能偷懶,要勤刷牙,吃清淡飲食,就能減少牙齒的不適狀況喔!如果這樣還不能改善,就一定要找牙醫師治療。

牙醫師的專業建議:
  婦女朋友如果準備懷寶寶,就是應該特別照顧自己的牙齦及口腔健康的時候,而做好居家照護是不二法門,應選擇自己感覺順手且有效率的牙刷,以及牙菌斑顯示劑、牙線等,這些都是基本配備。平時就要定期每半年請牙醫師檢查,可以從口腔X光檢查、軟硬組織探診來察覺是否有潛在危險因素,並直接進行職業潔牙、清潔牙結石及牙菌斑,以預防口腔局部發炎的機會,更希望減少懷孕後口腔細菌或細菌細胞成份經由循環系統到達胎盤循環,以避免刺激羊膜處周邊免疫反應分泌讓子宮肌肉收縮的激素。
(詳文請見2006.5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4033&prev=4044&next=4006&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