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如何分辨氣喘、過敏性鼻炎、感冒、免疫功能差?

兒童氣喘及過敏性氣管--郭和昌醫師
許多家長一直覺得「小孩子怎麼這麼常感冒?」、「我的小孩氣管及體質比較差」、「小朋友咳很久了,也吃很久的藥了,怎麼還不會好?」等等的疑慮,而當醫師 告訴他小孩可能是氣喘時,心中不免起了懷疑?許多家長以為要有「喘」或聽到「咻咻」的喘鳴聲才認為有氣喘,其實只有部分的氣喘孩童,在急性發作時,才有聽 到「咻咻」的喘鳴聲。
氣喘的定義是,「呼吸道慢性發炎造成的疾病。因為呼吸道慢性發炎而造成呼吸道過度敏感,因此在臨床上出現反覆咳嗽、喘鳴、胸悶及呼吸急促。」這種情況在清晨和夜晚特別明顯,而呼吸道氣流阻塞的狀況可經由治療或自行恢復。
其實氣喘最常見的症狀是慢性及反覆的咳嗽,而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呼吸道慢性發炎所致。雖然到現今,還沒有一個很好的方法或儀器可以用來診斷氣喘,因而最重要的依據,便是「病史」,也就是臨床症狀的開始及其變化過程。
過敏病的發作,需同時有過敏體質再碰到會引發過敏的刺激物(過敏原)。常見的過敏體質包括有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異位性皮膚炎)、過敏 性氣管(氣喘)。過敏體質是來自於遺傳,當父母之中有一人具有過敏體質,其子女就有25%的機率會遺傳到過敏體質,而如果父母兩人同時皆具有過敏體質的 話,其子女遺傳到過敏體質的機會將高達75%。這也正解釋了為什麼在過敏科門診常可看到一家大小同時發病求診的主要原因。
過敏體質本身並不足以引發種種過敏的症狀,必須在接觸到環境中的過敏原,例如灰塵、塵蟎、貓狗皮毛、黴菌、蟑螂等等,才會產生一些典型的惱人症狀。
審視過敏性氣管(氣喘)的三步驟:
一、病史
 1. 家人有過敏性疾病或氣喘家族史。
 2. 何時容易產生症狀?何時症狀較嚴重?何時會誘發其症狀?
 3. 有症狀時是否會影響日常活動?影響睡眠品質?影響學校的學習?或常因急性發作而去急診?
二、理學檢查
即使有氣喘,聽診時也不一定會聽到喘鳴聲。其他可能的表現包括:
 1. 很喘時會用到輔助性肌肉幫助呼吸。如肋骨下方在呼吸時凹陷,或胸骨上方呼吸時有凹陷,表示呼吸困難,說話常中斷以便呼吸。
 2. 檢查是否同時有其他過敏性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等。
三、儀器檢查
但年紀太小的小朋友,並不會做肺功能檢查,所以在診斷上更形困難,只能靠病史。何時考慮病人有氣喘?
 1. 反覆發作的咳嗽、喘鳴、呼吸急促或胸悶。
 2. 以下情況會加重症狀:感冒(病毒感染時)、吸入二手菸或廢氣時、運動及接觸到過敏原(塵蟎、黴菌)、天氣溫溼度變化大時、情緒激動時。
 3. 早晚症狀較明顯。睡前或清晨較容易咳,嚴重時甚至咳醒,常合併有打噴嚏、鼻子癢、皮膚癢、揉眼睛等其他過敏症狀。
 4. 做肺功能檢查時發現吸入擴張劑後,可使原來收縮的氣管擴張而改善肺功能,減少咳嗽。
 5. 急性發作時,才會感到呼吸困難、劇烈咳嗽、胸悶。
另外,要診斷嬰幼兒的氣喘對醫師而言是很大的挑戰,2歲以下的小朋友常見的細支氣管炎也常出現呼吸急促及喘鳴,所以有喘鳴症狀並不代表是氣喘,相反的氣喘發作時也不一定會有喘鳴聲。若是以氣喘治療,但臨床症狀並未改善,一定要考慮罹患其他疾病的可能。


過敏性鼻炎
有的小孩時常在早晨起床後噴嚏打個不停,常常抱怨「鼻塞」、「流鼻水」、「鼻子癢」、「打噴嚏」,有時其他的家人也會有這四大典型症狀。有時他們還有:眼 睛底下常有黝黑的眼袋、鼻尖因為不停擰鼻子產生皺褶、鼻涕倒流而導致口臭、或常有清喉嚨的聲音,有時還會合併眼睛癢、揉眼睛、流眼淚。其實,這些孩子很有 可能是過敏性鼻炎,而不是感冒。
鼻過敏最常開始發作的年齡約為510歲,但未滿周歲的幼兒也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如果仔細追問過敏性鼻炎患者可發現,大部分鼻過敏都在20歲以前便開始 出現症狀,且無性別之差異。若是有反覆發作的典型症狀,再加上個人及家庭過敏史(包括: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身體檢查時發現 病患鼻腔黏膜蒼白水腫,合併有大量透明的鼻水,診斷就可以確定。
醫學上常將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區分為兩類:
一、季節性鼻炎:
通常由戶外過敏原引起過敏,主要是花粉,故又名花粉熱。因為不同的植物會在不同的季節產生花粉,所以症狀只在特定的季節發作。在台灣因花粉較少,因此也較少見季節性過敏性鼻炎。
二、全年性鼻炎:
對灰塵、塵蟎、貓狗皮毛、黴菌等室內過敏原過敏者,因全年不停地接觸過敏原,故一年四季皆有過敏的症狀,台灣鼻過敏患者以這種居多,但一半以上於冬天症狀最嚴重。這是與入秋以後,日夜溫差大以及寒冷的天氣有關係,因此都會使過敏的症狀加重。


一般感冒
台灣因為處在氣候濕熱的環境中,病原菌病毒繁殖容易,雙薪家庭大都將幼童送去幼兒照顧中心,幼兒被感染的機會很大。其臨床症狀並無早晚的差異性,且常會逐 一出現(譬如:常以喉嚨痛開始,接著打噴嚏,後來才流鼻水),較不易引起眼睛及喉嚨發癢,常伴隨著身體倦怠、無力、頭痛、發燒、黃鼻涕、喉痛,這些是過敏 所沒有的。
特別要注意的是,凡是高燒、病程連續超過1週的,要考慮感冒引起的併發症,最常見的是副鼻竇炎(鼻涕變濃變黃持續1週以上,鼻內黏膜紅腫),如果咳得嚴重則可能併發中耳炎、支氣管炎或是肺炎。若是過敏孩童感冒了,在沒有控制好過敏的情況下,感冒引起的併發症較易發生。


免疫功能差
「免疫力差」或「缺乏免疫力」,除了一般人所認知的營養不良、病毒感染、惡性腫瘤等後天因素造成之外,很多不為人知的先天免疫缺損疾病卻常是遺傳基因異常的結果,而且往往帶給病患終生的痛苦。若無及時適當的醫療介入,小小的生命往往提早結束。
當孩子有以下十項警訊,可能表示他有先天免疫缺損疾病:
一、在1年內感染中耳炎8次或以上;
二、1年內發生過2次或以上的嚴重性鼻竇炎;
三、連續使用抗生素2個月以上仍未見改善;
四、1年內發生過2次或以上的細菌性肺炎;
五、發生過2次以上深層感染,包括腦炎、骨髓炎、或敗血症;
六、反覆性的深層皮膚或器官膿腫;
七、在1歲後持續發生鵝口瘡或皮膚的鰴菌感染;
八、凡需靜脈注射抗生素才可清除感染;
九、新生兒體重無法增加或正常生長;
十、有先天免疫缺損疾病的家族史。
至於先天免疫缺損疾病的成人,則有下列六項警訊:
一、1年內有4次以上需要抗生素治療的感染(中耳炎、鼻竇炎、支氣管炎、肺炎);
二、反覆性感染或感染需要延長抗生素治療;
三、2次或以上嚴重細菌性感染(骨髓炎、腦膜炎、敗血症、蜂窩組織炎);
四、3年內2次或以上X-ray確認的肺炎;
五、不尋常的位置或菌種的感染;
六、有先天免疫缺損疾病的家族史。
依據桃、竹、苗罹患先天免疫缺損疾病病童推估,台灣的發生率約是2.17/10萬,略低於新加坡2.65/10萬,遠低於瑞典8.4/10萬。台灣先天免疫缺損疾病的病童,有被低估的可能,我國成人的先天免疫缺損疾病也極少被辨識出來。
總結
依據「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隨著周遭環境的改善,外來感染日益減少,人體對抗感染的免疫機制不活躍後,引發過敏機制轉趨強勢。近10年來,台灣過敏兒童增 20%。若早期診斷,教導如何正確地避免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並給予適當治療,則病人仍可擁有高品質的日常生活。如果你或家人有類似過敏的症狀,或擔心 是否為「先天免疫缺損疾病」,建議找過敏免疫專科醫師診治,以確保安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rickuo48/article?mid=2016&sc=1






********************************************************************************

兒童健康

這陣子塑化劑風波~
聽最多就是:以後只能喝水了。
這次事件讓大家重新反省檢視健康生活重要性,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站今日有篇,
健康生活357 孩子健康一等一
大家參考看看:

兒童減少含糖飲料及油炸食物的攝取,增加身體活動量,可有效防治肥胖,
保障孩子的健康,國民健康局建議您讓孩子養成健康357良好生活習慣,
並提供您十項健康生活小秘訣,讓您與孩子共同擁有健康身心:

1. 家長與孩子「一」起走路上學,聯絡感情共享早晨時光。
2. 看電視、打電腦、玩電動每天不超過「2」小時。
3. 每天吃「三」餐,天然食物營養均衡滿分。
4. 「四」不一沒有:不喝含糖飲料、不吃油炸食物、不吃太鹹的食物、不吃宵夜。
5. 天天「五」蔬果,水果蔬菜我最愛。
6. 「六」類食物均衡吃,健康長大不煩惱。
7. 每週「七」天要運動,放假全家去郊遊,戶外活動好體力。
8. 每天睡滿「8」小時,頭腦清醒身體好。
9. 飯後散步不「久」坐,天天談心讓親子更貼心。
10. 健康生活「時時」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體內環保最體內環保最健康。

資料來源http://babytree.pixnet.net/blog/post/34959051






********************************************************************************

寶寶免疫力大躍進

媽咪寶貝 10月號 NO.148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力振
模特兒/俏皮妹妹庭甄&甜美媽咪萍萍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我們的免疫力就像是一支精銳部隊,在病毒入侵時,成員們會聯合起來並肩作戰,一同抵禦敵人的襲擊。首先,體內的干擾素會增多,發出警訊提醒大家有敵人入侵,在收到消息後,殺手細胞、T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補體等菁英便會紛紛出籠,一起完成消滅病菌、產生抗體的重要任務。




你不可不知的免疫力
免疫力,顧名思義就是抵抗外來入侵病原體(如病毒細菌等)的能力。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力振說明,除非是明顯免疫缺損疾病,否則免疫力的好壞,其實沒有可以具體量化的標準。一般而言,免疫力會以臨床的表現來判斷好壞,比方說從營養狀況觀察(營養狀況不良,相對來說免疫力也會較差)、遭受感染的頻率高低與嚴重程度、是否感染一般人不易感染的細菌或黴菌,甚至發生少見敗血症、腦膜炎等狀況,都可以算是免疫力不好的表現。
4個極端的免疫系統問題
1 自體免疫疾病
所謂的自體免疫疾病,常因免疫系統的辨識功能出現異常,導致自己攻擊自己而產生自體免疫抗體,進一步造成體內傷害的產生,整體來說和免疫力的調控異常有關。常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自體免疫性的甲狀腺炎等,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
2 免疫力不全
免疫力不全又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兩類。
先天的免疫疾病主要分為5類:B淋巴球缺陷T淋巴球缺陷、同時合併BT淋巴球缺陷補體蛋白缺損、吞噬細胞缺損功能,這些先天免疫細胞的缺損,因在嬰幼兒時期發病而被診斷出來。
至於後天免疫力不全,最廣為人知的即為愛滋病,愛滋病的病毒攻擊T淋巴球,導致T淋巴球的功能受阻礙、體內防疫機轉下降;另外,部分癌症病人進行化療的副作用會導致免疫系統受壓抑等等。
3 癌症
確切引發癌症的原因目前尚未明朗,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免疫的調控能力出了問題,可能與癌症的產生有關。
4 過敏
現今有過敏問題的小朋友與大人都不在少數,無預警的突然發作也往往讓人十分煩惱,下一段我們將就常見的過敏問題做更詳盡的介紹。
免疫記憶,抵禦疾病的一道防線
聰明的免疫力具有記憶的功能,除非入侵的病毒與細菌造成了極嚴重的傷害,否則免疫力會牢記它們的樣貌,當下次相同的病毒細菌再次入侵,就可以迅速消滅這些外來的病原體。其實,免疫記憶防禦機制也很類似施打疫苗的原理,舉例來說,B型肝炎疫苗是施打B型肝炎病毒蛋白進入人體,之後會逐漸產生抗體,哪一天當病毒入侵就會快速被消滅掉。
小寶寶出生後長時間受到大人完善的保護,被感染而生病的機會小,免疫記憶應用的次數自然很少,一旦被病毒或細菌感染,因為完全未曾接觸所以發病的症狀就會顯得特別嚴重。反觀我們成年人,因為從小到大與病毒細菌累積的接觸次數多,所以有時即便感冒了,症狀也不會太過嚴重呢!
聰明的免疫力具有記憶的功能
孩子的免疫力是否正常?
說到了這裡,想必有不少爸爸媽媽仍然十分擔心孩子的免疫力是否正常,在此提供兒童先天免疫缺損的10大警訊讓家長參考:
1)在1年內感染中耳炎4次或以上。
21年內發生過兩次或以上的嚴重性鼻竇炎。
3)連續使用抗生素兩個月以上仍未見改善。
41年內發生過兩次或以上的肺炎。
5)新生兒時期,體重無法增加或正常生長。
6)反覆性的深層皮膚或器官囊腫。
7)持續性發生口腔鵝口瘡或皮膚黴菌感染。
8)需靜脈注射抗生素才可控制發炎。
9)兩次或以上曾發生過深部臟器感染,包括腦炎、骨髓炎、蜂窩組織炎、敗血症。
10)有先天性(遺傳)免疫缺損家族史(因感染或不明原因而早逝)。
*參考資料來源: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網站
陳醫師提醒,當孩子感染的頻率比別人高、治療時間的比別人長、從小就容易生病、每次住院病情都比別人嚴重、親戚間有人患有免疫缺損疾病等,就建議和您信賴的小兒科醫師討論,考慮是否需要進一步評估孩子有無免疫缺損問題。
並非人人都需要檢測免疫力
若經醫師評估認為有罹患免疫疾病的疑慮,可以考慮進行免疫力檢測,免疫力檢查主要是偵測淋巴球免疫細胞數目,了解細胞的比例是否有問題,目前常見的抽血檢查主要會針對下列3個項目進行檢驗──(1)B淋巴球產生的抗體(如IgG、IgA、IgM等)的濃度;(2)T淋巴球反應,利用特異物質刺激T淋巴球,了解反應能力;(3)T、B淋巴球細胞數目,不過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檢驗標準也不同(依嬰幼兒年齡有不同的標準),除非檢驗獲得的數值過低,否則這個檢驗僅需視為幫助醫師與家長了解孩子健康狀況的客觀參考標準即可。但陳力振醫師也提醒各位家長,免疫力檢查並非人人都有需要,應在醫師的評估與建議下再進行檢測。
免疫疾病有性別之分?
免疫疾病原則上沒有男女之分,但部份先天免疫缺損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在性別上有些不同,舉例來說如紅斑性狼瘡,女性比男性多上810倍之多,但確切原因仍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釐清,目前屬於統計數據上顯示的男女比例懸殊差異。
了解過敏檢測
醫師表示,家長常因為孩子罹患過敏性疾病而要求進行過敏原檢測,但「過敏體質」和「容易感冒」可不能被畫上等號一概而論,因為如果真的免疫力不好、對細菌病毒抵抗力又差,那麼,檢測G型免疫球蛋白得到的數值會比一般人低許多,這和過敏者又大不相同。
另外,有研究發現過敏的發作和E型免疫球蛋白抗體有關(過敏體質越明顯者,其體內E型免疫球蛋白抗體常有較高傾向),透過檢驗此一項目,剛好可以將過敏體質給量化,不過一般來說,如果小朋友的過敏症狀明顯,並在簡單的藥物控制、生活調節上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才會考慮抽血檢驗過敏原。
現代人最常見的免疫問題──過敏
每到季節交替之際,就是惱人的過敏疾病發作高峰期。不過可不要誤以為過敏代表免疫力低落,而一味煩惱要如何提升免疫力,事實上,過敏常因免疫力太活躍而產生的反應,和一般人常見的迷思恰巧相反。
現代人過敏的主要原因
「遺傳」與「環境」,是罹患過敏最主要的兩大原因。遺傳影響到體質,卻也是目前最無法掌握的部分,但從環境著手,其中又以「生活環境」和「食物」兩者的影響最大,比方說生活中常見的灰塵、塵蟎、黴菌等,而食物又以帶殼海鮮、奶蛋類為主要過敏原。
一般來說,一個人可能帶有過敏體質,卻不見得會有過敏的疾病,只是被誘發過敏的機會比較高一些,因此,該如何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是每個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都必須了解的課題。
嬰幼兒常見4大過敏性疾病
陳力振醫師表示,數年前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團隊依據國際兒童氣喘過敏調查方式(International of Asthma and Allergy for Children,ISAAC),發現臺北市國小一年級生氣喘學童的盛行率為14.2%而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分別為42%與7.4%。
在兒童常見的過敏疾病中,又以過敏性氣喘發作時最讓家長們緊張。其實並非所有過敏性氣喘患者都會出現急促喘息聲,但其中一個典型症狀便是慢性咳嗽──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約一個禮拜即可痊癒,但過敏性氣喘引起的慢性咳嗽卻往往出現在早晨醒來後,有時睡到半夜亦會引起劇烈咳嗽,另外有時運動後也會咳嗽,換句話說,慢性咳嗽分佈在某些特定時刻、因為特定因子而被引發,和一般感冒不規律的咳嗽略有不同。陳醫師也特別提醒,如果孩子有其他過敏性疾病,一旦當孩子出現類似氣喘的症狀(比方說急性發作時出現類似咻咻咻的快速喘氣聲),便可合理懷疑有氣喘的可能,需要盡快找過敏專科醫師就醫接受治療。
免疫力UP!培養6個健康好習慣
1 多接觸大自然
和大自然接觸的好處眾多,比方說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能多曬曬太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不僅對骨頭有益,更有許多研究認為維生素D和過敏密切相關)。另外有一些學者認為,進入大自然會接觸到花草樹木泥土,可能遇上一些能激發免疫力的好細菌,這些對於我們的免疫力都有正向的好處。
衛生假說
關於衛生假說,陳力振醫師說明,細菌感染和免疫力就好像槓桿一樣,當細菌感染的機會下降,過敏的機會就會上升(過敏是免疫力過高的反應),所以當照顧者過於注重環境衛生,孩子在免疫力發育的關鍵期卻不曾受到病毒細菌適當的刺激,長大後一旦接觸病菌,引發感染的機會也更高。相反的,如果一個居住在衛生條件不佳的狹小空間、家中人口眾多的家庭,常理認為他們承受較高的生病風險,但也因為他們容易相互感染,免疫力長期受到訓練,相對日後過敏的機會也降低許多,這正是所謂的「衛生假說」。
2 可不可以飼養小動物
倘若家中有飼養寵物,有時寵物的毛髮、口水、排泄物等過敏原飄散在空氣中,或者掉落於居家環境和衣服上,無疑都可能是潛藏在環境中的過敏原之一。
近幾年有研究指出,如果1歲以內的嬰幼兒家中有養寵物,他們對寵物的過敏機會反而會下降,但目前寵物與免疫力之間的研究資料還不夠充足,無法為此下確切的定論。
至於家有小朋友,究竟能不能飼養寵物呢?陳力振醫師建議,若孩子明顯有過敏體質,且年紀稍大免疫系統已成形,這時接觸寵物引發過敏的機會的確較一般人高,但若是懷孕或哺乳期的媽媽,也無需因為新生命誕生而急著把寵物送走。
擺脫不了遺傳的過敏體質
你知道嗎?如果父母雙方皆具有過敏性體質,孩子遺傳過敏體質的機率約75%,如果父母其中一方具有過敏體質,那麼孩子遺傳到過敏體質的機率約25%,所以,除了環境以外,「遺傳」也是罹患過敏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良好的睡眠習慣
在良好的深層睡眠狀態下,身體會進行修護的動作,而腦部也會產生和免疫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睡眠不足反而會降低免疫功能,影響到我們的免疫力。
以前曾經有專家針對嬰幼兒進行實驗,研究發現半夜時會分泌較多生長激素,是身體進行修護動作的關鍵時刻,如果有良好的睡眠環境,就不會中斷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與調節,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益,所以,家長必須及早帶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健康有一定的助益。
4 適度運動
運動的劇烈程度建議以「能讓心跳輕微加速」為準,這是由於突然劇烈運動會使細胞氧化壓力增加、甚至加速死亡,但規律適度的運動量反而可以刺激細胞抗氧化能力,提高白血球的存活壽命,所以不論大人小孩,都應該適度活動一下舒展筋骨唷!
無需限制氣喘兒童運動
許多家長會特別限制氣喘的孩子不能運動,事實上,只要持續使用保養藥物將氣喘控制得宜、並且定時追蹤回診,其實病童幾乎可以過無異於一般人的生活,對他們來說,運動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呢!
在運動的選擇上,建議以較和緩的運動為主,舉例來說,短跑會讓空氣短時間內在呼吸道快速進出,使呼吸道快速乾燥可能進而引發氣喘,所以這類型的運動就不適合氣喘的孩子進行。但如果是打羽毛球、游泳這些相對來說較和緩的運動,可以維持呼吸道濕潤並促進肺功能增加,是很不錯的選擇。
5 益生菌真的有效嗎
曾有研究指出,若媽媽在懷孕期間即開始服用益生菌,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會稍低一些,但益生菌對於改善其他過敏性疾病的影響,至今仍未有非常明確的答案。
其實益生菌就是腸道的好菌,早期益生菌補充品是被設計用來調整腸道健康,但近幾年也開始出現許多對過敏有改善效果的說法,陳力振醫師提醒,益生菌對於腸道的好處是確立的,但對於過敏的效果目前眾說紛云且可能因人而異,如果經濟狀況許可,和醫師討論過後服用倒是無妨,但也要提醒,益生菌主要的功用在預防,並不是攝取越多越好。
6 飲食均衡,多吃抗氧化蔬果
常會聽聞一些抵禦疾病的小偏方,但仔細了解一下之後可以發現,其實小偏方的主要訴求都是「增強免疫力」,如果依照免疫的機轉來看,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等都具有抗氧化效用,另外還有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抗體的重要元素,缺乏蛋白質體內的抗體量會下降)、脂質(細胞膜的主要構成物質)等,其實,許多重要又多元的營養素往往來自於天然食材,所以爸媽一定要讓小朋友養成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平時就要多吃新鮮的蔬果食材,營養充足讓孩子頭好壯壯,自然可以抵禦疾病的侵襲唷!
陳力振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士
經歷: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過敏氣喘中心研究員/臺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理監事/美國過敏及氣喘免疫學會會員
現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暨長庚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201210月號。http://www.mababy.com/
http://www.mababy.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653AB188B062EF3E







*******************************************************************************

提高孩子免疫力的最佳方法

每當專家上網咨詢的時候,總會有許多父母會提一些關于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問題,大多父母會問專家:“我的孩子常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用什么藥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孩子能吃牛初乳嗎?”、“注射丙種球蛋白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嗎?”……而專家們在咨詢的同時不無憂慮的地對網站記者說:“用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雖然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孩子參加一些必要的體育鍛煉效果會更好,現在的父母總怕孩子在運動時碰傷、跌壞,弄得孩子越來越嬌嫩。” 
 
  讓孩子經常到戶外在新鮮空氣和陽光中進行鍛煉好處多。活動時不僅活躍了他們體內的代謝過程,增強了體質,而且對孩子的智力的發展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美國生理學家在對幼鼠做的一個實驗中證實,運動刺激可有效地增強大腦的重量與皮質的厚度。有位專家通過調查發現,在舉行運動會的季節,孩子們完成各種作業的速度和質量都明顯地提高。 
 
  這是因為運動促進了血液循環和呼吸,腦細胞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使代謝加速,腦的活動也就越來越靈敏,再加上鍛煉時,肢體動作千變萬化,也會促使大腦各個不同部位快速作出相應的機能反應,這猶如大腦神經在做各種各樣的“健腦體操”。另外,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的好處是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良好的睡眠質量不僅能讓孩子更好的生長,還能增強記憶力的發展。 
 
  安排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應根據他們的體質條件及興趣選擇一些合適的項目。比如在夏季,父母可帶孩子去游泳,讓他們充分地接受空氣、陽光和水的鍛煉。

資料來源http://gohaveababy.com/Article/提高孩子免疫力的最佳方法.shtml







*********************************************************************************

吃媽媽口水 寶寶增強免疫力  降過敏

老一輩餵小孩,常常是把食物嚼一嚼之後再餵給小孩吃,常被人批評不衛生,不過根據瑞典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爸媽的口水可以降低寶寶過敏氣喘發生,小嬰兒的奶嘴,媽媽舔一舔再拿給寶寶吃,因為父母口中的酵素移轉到寶寶身上,有助增強免疫力。

家長:「我們以前都這樣,嚼一嚼。」

老一輩常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阿媽把白飯嚼一嚼,嚼碎後就要餵給孫子吃,一旁的媽媽可是看了捏一把冷汗,就怕口水會傳染病毒。家長:「我覺得不是不衛生。」

家長:「以前孩子都這樣養,都很健康,我孩子都這樣養。」

瑞典最新的研究,找來184位過敏兒童,奶嘴不消毒,媽媽舔一舔後就再塞給寶貝吸,3年追蹤下來,發現吃過媽媽口水的嬰兒,氣喘發生機率降低88%,原因 是父母口中酵素移到寶寶身上可以加強免疫力。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盧英仁:「唾液裡面含有IGA的保護抗體、一些酵素,所以這些東西對我們身體有一些保護作 用,及早接觸,及早產生抗體,而且預防過敏產生。」

不過要爸媽把奶嘴舔一舔再塞給小孩,大家都不敢。家長:「小朋友抵抗力比較弱,小朋友的東西最好不要跟大人混在一起。」

醫生說口水含有疱疹病毒、巨細胞病毒、B型肝炎和口腔菌,醫生認為寶寶在9個月後來自母體的抗體變少,一但傳染到病毒反而得不償失,長輩把東西咬爛之後餵小孩,可得三思。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429&next=20426&l=f&fid=6






******************************************************************************

正視兒童隱形殺手:這是我是第一次聽到「三手菸」

正視『兒童隱形殺手』-
「三手煙」禍害,光催化技術締造真正無煙空間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明白到二手煙的害處,所以當別人在身邊吸煙時,你都會第一時間迴避或屏息呼吸。而現在很多吸煙者也會顧及他人,匿在一角或打開窗戶才吸煙,以免影響別人及家人。然而,最近一項調查指出,『三手煙』同樣危害健康及致癌,殺傷力絕不遜於二手煙。  
那些凝結在物件表面的尼古丁有毒物質,可殘留數周甚至數月。煙民即使吸煙時開風扇和開窗,都無法消除「三手煙」的禍害。
煙氣中含有4000多種有害物質及50多種致癌物質,雖然目前還不能分類研究這些物質在布料以及牆壁上的準確附著時間,但至少在短時間內,這些附著的有害物質不會輕易消散。
三手煙的有毒物質中,包括用於化學武器的氫氰酸、用在打火機油中的丁烷、在油漆稀釋劑中可見的甲苯,另有砷、鉛、一氧化碳、甚至是高度放射性物質釙-210。

「三手煙」危害兒童
由於幼兒會四處爬來爬去、嬉戲,較成年人更易近距離接觸到殘留物在家俬和衣物表面的有毒煙草物質,他們甚至會把有毒物吃下肚,所以特別危險。

「三手煙」對健康的影響
專家指出,煙霧中的微粒,能造成兒童認知能力出現缺陷,暴露在這環境中愈長,孩子的閱讀能力便會愈差。
有「三手煙」讓嬰幼兒閱讀能力變差調查顯示,同吸煙者長期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概率會提高25%。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三手煙會引起嬰幼兒的呼吸系統問題,增加嬰幼兒哮喘幾率,讓他們體質下降,增加中耳炎風險等。
美國加州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指,尼古丁還可與空氣污染物亞硝酸(常見的污染物,在一般室內都可以找到,主要來自燃氣家電,另也常見於汽車廢氣中)產生反應,形成煙草特有的致癌物質亞硝胺(TSNAs)。
亞硝胺主要是經由吸入塵埃,又或透過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因此特別影響到四處爬來爬去的幼童。


「三手煙」的調查研究
美國麻省總醫院的威尼克奧夫(Jonathan Winickoff)教授率領研究員,調查訪問了1,478 個家庭對吸煙的看法。這是第一份有關三手煙與家居禁煙之關係的調查﹕
  1. 95.4%非吸煙者和84.1%吸煙者均認同二手煙有害兒童健康,同意家長吸煙時所產生的煙霧會影響嬰兒及兒童的健康。
  2. 但只有65.2%非吸煙者和43.3%吸煙者認為三手煙也有同樣害處,即認同嬰兒及兒童吸入一間昨天有人吸煙的房間之空氣會影響健康。
  3. 只有3.4%被訪者不清楚二手煙對兒童健康的影響;但卻有22%被訪者不清楚三手煙對兒童健康的影響。
  4. 調查顯示了大眾對三手煙的認知不足。

如何減少「三手煙」
越來越多國家在食肆、酒吧及工作間等實施了禁煙法例以保障員工的健康,但各國對於家居禁煙的重視程度明顯比較低。家居令非吸煙者(特別是小童)長期曝露於二手煙及三手煙的地方,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
大部分成年人都明白到可見的二手煙是會危害健康的,所以有些吸煙人士會為了保障非吸煙者而採取行動,例如開窗,開風扇以驅散煙味;到戶外地方吸煙,或等自己身上的煙味消散後才回家。但他們卻不知道煙草的有害物質已殘留在衣服上,顯示大部分人對三手煙的認識並不多。
由於曝露於煙草煙霧並沒有安全程度可言,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著想,吸煙人士應盡快戒煙,並實行家居禁煙,保障家人免受二手煙及三手煙之毒害。
讓更多煙民及家長知道三手煙對小孩健康有很大影響,有助推動他們在家中實行禁煙的決心。
為令更多人認識三手煙及強調三手煙對兒童健康的禍害,政府應該從宣傳教育、醫療服務及環境健康策略等方面著手,傳遞三手煙危害健康的信息。

忠告:
及早戒煙吧!爲了你的下一代、爲了你的家人、爲了你的至親至愛,不要等到出現了禍害在下一代身上才懂得後悔。請珍惜自己,珍惜身邊人,把香煙戒絕,絕對是一個福音。

提供資料網站:http://smokefree.hk/tc/content/web.do?page=ThirdhandSmoking

資料來源:網際網路_螢養免疫學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780&prev=19787&next=19765&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