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認識0至12歲孩子該有的情緒力 + 兒童發展

文/許芳菊


腦部科學家與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EQ並非天生不變的,而且父母對孩子EQ的影響力,遠大於父母對孩子IQ的影響力。藉由了解不同年齡層孩子的情緒特質,有助父母教出高EQ小孩…

關於大腦與情緒的關係,仍有許多謎題待解,但根據目前的許多研究都發現,教養方式會影響情緒的反應,促使腦部傳輸路徑的變化,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表現。也因此,EQ可以透過練習提升改善,比IQ更具可塑性。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指出,童年和青春期的情緒管理經驗,對大腦神經迴路的形成很重要,童年更是一生情緒特質形成最重要的時機,這時期養成的習慣會崁入神經網路的基本架構中,不太會因後來的經驗而改變。

腦部科學家與心理學家的研究,提供了父母教養的參考:EQ並非天生不變的,而且父母對孩子EQ的影響力,遠大於父母對孩子IQ的影響力。藉由了解不同年齡層孩子的情緒特質,有助父母EQ教養─

出生~6個月
情緒表現&調整策略
‧所有原始情緒出現,正面情緒的表達受到鼓勵而變得更為常見。
‧會藉著吸吮或轉離等方式調整負面情緒。

情緒理解能力
‧能分辨快樂、生氣及哀傷的面部表情。

7~12個月
情緒表現&調整策略
‧像生氣、害怕及哀傷的原始情緒變得更為明顯。
‧情緒的自我調整進步了,嬰兒會晃動身子、咬東西或轉離不愉快的刺激。

情緒理解能力
‧辨識他人原始情緒的能力進步了,社會推論出現。

★給父母的建議
出生到一歲,孩子的原始情緒出來時,非常需要回應。哭鬧時,應該去哄哄他,要讓他情緒穩定,很重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孩子需要溫暖呵護、被愛的感覺,不是只有物質的滿足。小時候的依附經驗,會帶到成人的兩性關係,那是最原始、純真的經驗。孩子的需求,父母應敏銳而儘速地給予回應。

1~3
情緒表現&調整策略
衍生(自覺情緒)出現。情緒調整能力進步了,學步兒會將自己的注意力移開令他們沮喪的刺激,或試圖去控制它們。

情緒理解能力
‧學步兒開始討論及表現情緒。
‧開始表現出同理心。

★給父母的建議
‧一歲半以後,孩子開始會用大哭大鬧,滿足需求,這時父母就要對孩子有足夠的敏感度,常把孩子抱在身邊問他:「什麼事讓你難過?」需要跟孩子互動,才能了解他的感覺。並逐漸去教導孩子生氣難過等情緒表達該如何處理。

‧從兩歲開始就應該慢慢引導他,怎麼察覺自己的情緒,怎麼適度的表達。告訴他有哪些規則應該去遵守。接著,就要逐漸教導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牛奶打翻了!不是去罵他,或幫他處理,可以問問他:「怎麼辦?」讓他學著解決問題。

3~6
情緒表現&調整策略
調整情緒的策略出現並更精緻化。會懂得隱藏某些情緒,對簡單表達規則的服從。

情緒理解能力
‧了解引發情緒的外在原因與結果的能力進步。
‧同理的反應更為常見。

6~12
情緒表現&調整策略
‧服從表達規則的能力進步了。
‧自我調整策略(包括在適當的情況下強化情緒)變得更多樣且更複雜。

情緒理解能力
‧可以整合外在及內在的線索以了解他人的情緒。
‧同理的反應更強。了解人對相同的事情可能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了解別人可能會有複合的情緒(例如:既期待有怕受傷害)。

資料來源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4&subid=1&cid=4962






**********************************************************************
2~7    東摸摸、西搞搞的探險家!
滿了2歲之後,孩子走得越來越好,自己玩的時間越來越長。這時,孩子凡事都喜歡自己來,很不喜歡你插手幫忙,別人說:「不要」,他就越要去試試看、做做看,常常搞的亂七八糟。
研究發現,在生命的頭三年,孩子不斷地透過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肢體動作,盡情探索周遭事物,來豐富他的感官與肢體經驗,並滿足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因此,面對這位製造混亂的小小探險家,請先不要生他的氣,因為這些看似搗蛋的行為,其實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途徑。
也就是說,越喜歡動手動腳的孩子,代表著他有旺盛的學習能力,所以,請不要因為怕髒、怕麻煩或是怕有危險,就限制了孩子的探索行為,我們不如試著換個角度去看待,或是陪著他一起去探索,我們就會發現孩子是多麼努力地在學習。
感覺統合,來自身體體驗!
「我曾遇過一個孩子,因為媽媽怕髒,所以在他學爬的階段,堅持不肯讓孩子落地爬。雖然孩子一樣地長大、一樣的學習跑跳,但卻造成前庭功能失調的問題--害怕別人碰觸,即使只是輕輕的。」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資深老師朱光娟老師曾說,「孩子需要一個空間,讓他可以很自在盡興地釋放內在能量,並同時學習平衡及協調身體的不同感官知覺」。
感覺統合是什麼? 所謂「感覺統合」,係指人在任何情境下,腦部透過各種感覺神經系統,來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在腦幹部位作適當的組織整合,加以統整後,做出適當的反應。例如我們一直習以為常的感覺:視、聽、觸、味、運動、平衡等感官,都是在接收一連串訊息後,經過大腦的處理,才能做出適切的判斷與回應,而這樣過程與結果,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了!
提出感覺統合說的美國艾爾絲博士認為:七歲以前,是儲備感覺統合所需要的感官經驗的關鍵期。所以,孩子在這階段,若能透過適當的活動來獲得感覺運動的各種經驗,不但對於日後讀書、寫字等認知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在對於保持孩子情緒穩定、培育社會適應能力,更是有明顯的效益。
所以,感覺刺激對於腦部發育而言,就如同食物對身體發育的重要性一般-幼兒腦的成長,也需要豐富的感覺刺激不斷輸入。因此,孩子在七歲以前經常是動個不停,忙著尋找感覺刺激,這正是成長階段中的感覺運動發展期。我們可以隨著幼兒的發展階段,給予他適切的身體體驗,及早幫助孩子儲備各種感覺刺激,只要懂得利用家中隨手可得的設施,就能幫助孩子進行身體運動,進而促進感覺間的統合功能。
家長的及早關心,將能避免日後發生感覺統合失調問題的遺憾。
感覺通路有障礙,當然學不好! 大多數孩子的發展歷程,除了發展速率有個別差異外,大都是在相同的軌道上前進;但是,有些孩子因為偏離了軌道,導致在生活中遭受許多的困難,例如,有些孩子因觸覺通路有障礙,無法正確的解釋觸覺訊息,以致當他被別人輕輕碰觸時,就會誤解成別人在攻擊他。又例如有些孩子因前庭功能失調,常常出現摔跤跌傷的問題。
而這些導因於感覺通路不良、統合失調的行為困擾,若是沒能得到父母、老師、周圍親人的理解與接納,並給予及時的協助時,這些問題將隨著孩子一起成長,也讓這個飽受委屈的孩子,漸漸學會用與人疏離、逃避、拒絕的方式來應付環境。這麼一來,一連串的情緒、學習、行為、及人際上的種種問題,也將隨之發酵而擴大。
感覺的美好,來自身體經驗! 因此,想培養孩子對身體正確的認識以及自信,並不只是教孩子唱唱「頭兒、肩膀、膝、腳、趾」的兒歌,會說出身體的各部位名稱而已。不論是翻身、爬行,還是奔跑、爬高,或是伸展和捲曲自己的軀幹,孩子都可以從變化中,感覺身體協調與平衡,同時也體驗身體所釋放出的能量。千萬不要因為怕髒、怕麻煩、危險,而剝奪孩子體驗的機會。
七歲以前,是體驗各種感覺刺激的關鍵時期,幫助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可以藉由按摩、運動、遊戲,來獲得感知覺,更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身體概念,對於探索、操作、及生活技巧的發展,具有正面的影響外,感官體驗良好的寶寶,更會有情緒穩定、笑口常開、易與人親近的特質唷!因此,請不要錯失為寶寶製造美好的身體經驗的最佳時期!
如何在孩子不同年齡時,製造各種不同的美好身體經驗?只要懂得掌握要點,每個孩子,都將有無限的可能發生!相關文章:感覺的美好,來自身體經驗!








***********************************************************
胎兒階段
出生~6個月
6個月~1
1~2
2~3

視覺發展特徵
*已能感知光線
*會出現皺眉、閃
 避的反應
*滿月後,已具有注
 視與兩眼固視能力
*有視線追蹤的能力
*對曲線、對比色、
 人臉有明顯的喜好
*學習用兩眼判斷距離
*喜歡追蹤眼前的物體
*具深度(距離)知覺
*能夠分辨不同顏色
 
*視覺的移動能力明
 顯增加
*視覺辨識能力激增
*眼手間的協調能力
 在不斷的嘗試中成
 長
*視覺觀察力越發敏
 銳
*由視覺引發手部操
 作能力明顯增加,
 強化眼手間的協調
 機能  
聽覺發展特徵
*懷孕五個月時,
 已能聽到外界的
 聲音
*出生後,對聲音的
 辨識已相當敏銳
*會轉向聲源,並能
 分辨音高、頻率。
*偏好「慈母語」的
 說話形式
*喜歡傾聽各種聲音
*逐漸聽得懂一些簡單
 的話語或指令
*輕柔的音樂具有安撫
 情緒的功能
*能理解日常用語  
*喜歡特定節奏的音
 樂,並會隨之起舞
*能理解生活用語,
 並能簡要回覆
*輕快的節奏能引發
 肢體間的協調
味、嗅覺發展特徵
*味蕾在懷孕20
 時就已經發展得
 很好,母親所吃
 的食物味道會透
 過羊水傳給胎兒
*出生後,就具有味
 覺與嗅覺能力
*舌頭能分辨味道且
 明顯偏好甜味
*哺餵母乳的新生兒
 數天後就能分辨出
 母親特有的氣味
*含甜味的液體有安
 撫的效能
*味覺與嗅覺的辨識能
 力敏銳
*明顯出現強烈的味覺
 偏好
*喜好含甜味的液體,
 並具有安撫的效能
*味覺與嗅覺的辨識
 能力相當敏銳
*對飲食會有自己的
 偏好
*味覺與嗅覺的辨識
 能力相當敏銳,對
 生活周遭各種氣味
 已能辨識,並能夠
 表明
觸覺發展特徵
*觸覺神經發育已
 相當完全
*具有探索反射動
 作
*新生兒對撫摸、疼
 痛、溫度等刺激會
 有反應
*喜歡被擁抱、撫摸
 藉由接觸感受親情
*逐漸會以手腳來碰
 觸周遭物品、玩具
*透過吸吮、觸摸逐
 漸瞭解自己肢體的
 位置,建立身體形
 象的概念
*喜歡主動碰觸周遭物
 品,探索行為明顯增
 多
*喜歡探索自己的身體
 :吸手、咬腳
*爬行後,會移動身體
 增加探索的機會
*被撫摸,會達到情緒
 的放鬆安慰功能
*透過吸吮、觸摸,瞭
 解自己肢體的位置,
 建立身體形象的概念
*喜歡以直接觸碰的
 方式,增加對事物
 的認知
*對家居生活事物深
 感興趣,具探索欲
 望
*對玩具的操作興趣
 明顯增加
*口腔觸覺需求逐漸
 轉換成雙手的摸索
 操弄,逐漸能正確
 掌握外界的狀況
*喜歡以實際的行動
 來滿足好奇心,豐
 富認知學習
*對家庭以外的生活
 空間產生好奇
*藉由雙手的摸索、
 操弄,瞭解各種物
 質的溫度、濕度、
 硬度、質感,正確
 掌握外界的狀況
前庭平衡覺的發展
*胎兒在子宮中已
 獲得許多晃動的
 前庭刺激
*準媽媽應保持正
 常的生活步調 
*輕微搖晃,可對前
 庭神經系統產生抑
 制作用,使情緒平
 緩,而劇烈搖晃則
 會產生促進、興奮
 功能腦部過度刺激
 反而哭鬧不休
*各種促進肌肉張力運
 動(爬行、翻身、被
 舉高),不但助於前庭
 平衡覺亦影響日後平
 衡等粗動作的發展
*騎木馬、跳躍、溜
 滑梯、秋千韆,可
 幫助前庭系統傳導
 通路正常化
*父母的安全保障與
 心理支持,是從事
 具前庭刺激活動的
 主要保證
*多利用體能活動、
 遊戲設施幫助孩子
 獲得適量的前庭刺
 激,並在孩子可接
 受的程度下,逐漸
 增加刺激量,方可
 提高前庭系統的調
 節能力
運動覺的發展
*懷孕16~20週就
 出現胎動現象懷
 孕後期,在子宮
 環境內伸展不易 
*俯臥經驗、肌肉關
 節運動覺的刺激,
 促進軀幹動作發展
*被抱起時,喜歡蹬
 躍動作,是主動性
 動作表徵
*翻身、爬行、獨坐、
 站立,充分的活動肢
 體,以增加肌肉關節
 的運動覺
*安全、空間足夠的活
 動空間以引導方式鼓
 勵孩子移動身體
*允許孩子自由探索
*學習走、跑、跳躍
 等肢體活動
*手部操作物體的動
 作逐漸成熟,可教
 導正確操作的方式
*利用玩具、鼓勵肢
 體活動的靈活性
*提供運動玩具,誘
 導進行各種粗動作
 活動,滑步車、三
 輪車、手推車均是
 相當不錯的動作玩
 具





*************************************************************
什麽是兒童發展?
什麽是兒童發展?
兒童發展是胎兒於母體開始,當不斷接受外來刺激時,感覺自主神經系統自然發育,神經發展的好壞導緻兒童未來行為能力之表現與人格特質之形成。
2
、小孩根基需于黃金時期打造
兒童發展就像是蓋大樓的地基一樣,需從頭即開始深植,當每個發展領域皆均衡發育時就如同每根地基皆強壯穩固,可以不斷的突破、建設、統合,開創更多更大的格局。
3
、兒童發展領域
兒童發展分為五大領域如同五大地基:感覺統合、肌理協調、語言邏輯、心理建設、音樂律動;並可細分為十五項目:認知發展、前庭神經發育、觸覺防禦、心眼協調、邏輯推理、小肌肉協調、大肌肉訓練、運算數理、記憶能力、心智智商、音樂節奏、空間本體定位、社會人際協商、情緒發展處理、開創創意能力。
4
、何時是兒童發展黃金時期
兒童發展黃金時期是胎兒於母體開始,當不斷接受外來刺激時,感覺自主神經系統自然發育,神經發展的最佳生長時期。此時期的好壞導緻兒童未來行為能力之表現與人格特質之形成。
5
、兒童發展緣由
歐美資優幼兒教育學者的研究顯示--雖然資優兒童天資聰敏,理解事物的能力高,對各種因果關係也具有相當的領悟及分析能力,但是由於個別的差異,部份資優兒童在學習動機表現消極,學習產生障礙,做事態度散漫,難於集中注意力與精神;有些則沉溺於自己偏好的事物,結果實踐目標時欠缺堅定意志及毅力;也有一些與同輩相處出現問題,又或不懂得面對挫折與失敗,甚至於有些有弒親與暴力傾向。
這些幼兒雖然求學期盡心教育與輔導,仍然不能阻止他們的行為與後果,讓很多教育家相當納悶與憂心。
高潛質兒童沒有適時培訓,其潛質會漸趨平凡,才華易為人忽略,以至埋沒浪費。
不少年幼時已顯露資優才華的人,長大後反而變庸俗,而一些成功成人年幼時才華雖不突出,但長大後隨著自我發展成熟反而逐漸變更突出。因此及早鑑別、評估及培育高潛質兒童,有助父母、教師、從事兒童及青少年工作的專業人士認清資優者的需要及問題,適時啟導和充份發揮他們的潛。
6
、兒童發展有那些階段
補神經 解題能階 探索適應期 經驗累積期 技術熟練期 自我表現期 構圖階段 空間理論 零度空間 一度空間 二度空間 三度空間 能力階段 本能建立 潛能開發 技能培育 效能發揮 建築階段 多元地基 地基質寬深 裝潢格局 智慧型建築物 能量階段 能量激發 能量爆發 能量蓄發 能量斂發 生命理論 細胞繁殖 器官功能 系統溝通 生命延續 齡期階段 嬰兒期0-3 學齡前期3-8 學習成熟期8-12 自我學習12-15 神經功能 脊髓神經核 大小腦連結神經 大腦皮質神經 概念整合神經 魔術數字 3 6 9 12 波段階段 第一波 第三波 第五波 延伸第五波 學習階段 本質學習 經驗學習 誘因學習 計劃學習 用人理論 找很多人 找好的人 找有用關鍵的人 找自同道合能人 操作階段 感覺動作期 操作前期 具體操作期 正式操作期 意識階段 最深層意識 潛意識 皮質意識 概念意識 自我管理 自覺 自知 自信 自發 自主 自律 自省 自現 資訊理論 輸入 儲存 運作 輸出 電腦理論 寬窄運輸速度 記憶體容量 運算體速度容積 周遭指令軟體 復甦理論 有效溝通無障礙 自我辨識認知 自我啟動運作 循環規律暢達 藥方階段 多元系列藥方 主味有效藥方 主味療效藥方 主味整體功效 需求理論 生存期 安全期 名利期 自我追求期 急救階段 呼吸道維持 呼吸功能維持 呼吸循環維持 自我呼吸生效 飲食階段 吃的飽多 吃的好 吃的營養 吃的健康 閥值理論 負荷濃度超過閥 閥上有效治療濃度 閥上相加治療濃度 閥上維持治療濃度
7
、兒童發展的重要
(
)對兒童未來的重要
兒童發展著重在發展神經生長的完整,隻有完善的發育才能造就原本優良的資質;就好比數位網路網站製作的再精緻,如果常塞機線路不通,亦無法發揮出網站優勢,徒勞無功。而均衡的兒童發展,意味著通行無阻的傳遞與接受,可以暢快架構於優勢資質的格局,不受限制。意即,可造地基再好再大,五根基樑如無有效分佈、同樣堅固,亦無法建造出宏偉的摩天大樓。
(
)對家庭社會的重要 兒童是未來國家的主人翁,父母永遠的希望;然而目前,青少年的社會問題比比皆是:包括酗酒、吸毒、飆車、自殺、弒親、搶奪、墮落、追求刺激、迷戀偶像、拜金、遺棄、無法承受責備與失戀、暴力取向、長幼失序、不擇手段、鑽牛角尖、倫理背離、性向僱差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經澳州兒童發展專家多年研究指出:與教育的模式關系不大,最主要的乃兒童發展期的失衡被漠視、被壓抑,而逐漸變塑現今嚴重的社會問題,造成很多家庭悲劇與父母遺憾。





************************************************************
幼兒發展六階段的簡述
(第一階)
幼童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是穩定自己, 及分享注意力.
一開始, 我們必須要非常仔細的觀察小孩, 他的觸覺敏感度, 他的視覺, 聽覺, 他是一個過度敏感的孩子, 還是需要很多刺激的孩子, 他靠什麼來穩定自己, 什麼會讓他脫序.
如果把小孩看成兩面, 一面是能夠分享專注, 一面是自我專注, 我們要的, 是孩子的分享專注贏過他的自我專注, 在他無礙於分享注意力之前, 我們必須避免孩子花太多時間在自我專注上.

(第二階)
第二階, 是建立互屬關係.
互屬關係, 可以從小孩的行為看出來, 他跟我們的眼神接觸, 笑容, 他的溫暖, 還有小孩跟我們互動時, 眼睛裡閃過的, 如星燦空般的光芒.
這種時候, 是孩子跟我們彼此馴養, 歡迎我們進入他世界的時候, 關鍵是我們必須保持住這魔幻般的時刻, 而保持的方法, 是回應跟交流, 並且回饋給孩子等量的溫暖, 如果我們太過壓迫太過堅決, 小孩會更容易失序及發怒.

(第三階)
幼兒發展的第三階, 是自發性, 簡單的雙向溝通.
一開始小孩會使用姿勢及肢體動作溝通, 然後, 才會進展到語言, 這裡的例子是, 孩子會拉著你去拿他要吃的, 玩他想玩的, 在這個階段, 有時我們必須採取主動, 開始跟孩子玩一些他喜歡玩的遊戲, 關鍵是把主動權轉到孩子手中, 而不總是我們對著孩子做些什麼. 這是一個很不容易改變的習慣, 但是, 也是一個我們必須經常提醒自己"要改變"的習慣, 一般情況下, 我們只要把腳步放慢, 把手放開, 看著孩子, 就可以達到退一步的目的了.
舉個例子來說, 當我們把小孩舉起來飛高高, 轉圈圈, 跟他玩的時候, 我們知道小孩玩的很開心, 然後我們必須要停下來退一步, 讓孩子對我們做工, 這是幫助孩子步向更多互動的基本前提, 孩子必須有主動權.

(第四階)
第四個階段, 是社會性的共同解決問題.
一旦小孩能跟我們互動了, 我們就要開始給他一點挑戰, 也就是說, 把互動轉個彎, 讓孩子多走兩步, 在這個時候要記住的事情是: 如何讓我們的挑戰好玩, 有趣, 具引誘力. 有兩個基本的技巧可以用, 那就是: 當個好玩的障礙物, 還有裝傻. 比如說, 孩子在溜滑梯, 他的目標是由滑梯頂到滑梯底, 那麼, 我們可以在半途擋住他, 把自己當成一個障礙物, 孩子必須要用語言或動作跟我們交涉他想做的事, 而我們要做的, 是儘可能的得到不同的溝通循環, 拉長互動, 為共同解決問題做暖身操.
另一個技巧: 裝傻. 例子是, 明知孩子要黃球卻給他白球, 這是一個逼著小孩必須明確告訴我們他要什麼的機會, 也是一個介紹新語言的機會, 問孩子問題, 讓他拓展互動.
通常, 大部分時候, 我們在小孩想要做的事上只能得到極有限的溝通循環, 但是, 假如我們在這之中加入挑戰, 那麼, 很容易就能增加循環的數量, 同時可以拓展孩子的創造力跟增加挫折容忍度, 假如我們依著小孩的興趣設下這些挑戰, 小孩會比較樂意多走一步來達到他的目的.

(第五階)
第五階, 是自發性及有意義的使用語言, 這跟唱名式的字彙及背誦式的語言是非常不同的.
我們必須幫助孩子有意義的使用語言, 基本上, 就是把小孩知道的字彙跟行動及帶感情的事件聯結起來.
這裡的例子是""這個字, 動作是把小孩舉起來, 情感是小孩想被舉高拿一樣他想要的玩具, 這三件事情, 是幫助孩子有意義及具意圖使用語言的要素.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在三個地方使用語言, 第一個地方是實像的世界, 比如說, "我要吃飯", 第二, 想像力, "我的鴨寶寶餓了", 最後, 把語言跟情感連在一起. 在這三個地方使用語言的能力具備了以後, 我們才可以自在的與身處的環境交流, 當情感幫助我們穩定自己的時候, 抽象思考及想像力會幫助我們完成學業, 拓展自我.
藉著語言中帶情感的這一面, 我們的孩子可以把訊息跟他的沮喪連接起來, 告訴你說, "不要再鬧我, 我要生氣了!", 而不是整個人關機不理睬你也不跟外界接觸, 帶感情的使用語言, 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第六階)
幼兒發展的第六階, 是邏輯性的整合想法, 並且能夠回答"", "是什麼", "什麼時候", "在哪裡", 以及"為什麼"這些問題, 當回答以上這些問題的時候, 我們要幫助他合邏輯的把想法連接起來, 比如說, 小孩告訴你, "下去", 你要問他, "下去哪裡?", "下去滑梯嗎?", 我們必須幫助孩子更有邏輯性, 更明確.
在這個階段, "為什麼"會是最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因為最抽象, 一開始我們要避免問孩子"為什麼"這個問題, 但是, 我們可以開始問"是什麼", "", 甚至"在哪裡"這些問題, 最後最後, "為什麼"的時候就會到來.
當我們幫助孩子整理他的想法, 幫助他更具邏輯性的時候, 可以給他選項, 不用一直不停的讓小孩選(特別是他完全可以回答我們問的問題時). 一開始, 問孩子他可以自主回答的問題, "現在我們要做什麼?", 或是, "我們要去哪裡?", 如果小孩沒辦法回答, 再給他選擇, "現在要舉高還是舉低?", "我們要去溜滑梯還是坐椅子?", 這樣問的話, 小孩可以幫助我們決定, 而我們幫助小孩聚攏他的念頭, 並且給他一個如何使用這些想法的框架, 美妙的事情是, 很多想法已經在那裡了, 在孩子小小的腦子裡, 我們要做的, 是幫助他表達出來.






***********************************************************
兒童發展0-6--初生~1
與世界接軌的好奇寶寶
嬰兒期寶寶常會變換手腳、臉部表情或扭動姿勢與外界溝通,這些看似簡單且合理的行動,就是寶寶創造出與外界接軌的溝通系統。要讓寶寶進行思考與實驗的過程,必須出現媒介物。
*六個月以前的寶寶,透過眼睛認識外界
 ,尤其新的東西,常會讓大腦變得活躍
 且注視較久,老是看一樣的東西,會讓
 他失去興趣。
*九個月左右的寶寶,模仿與記憶力更強
 ,可由大腦指揮運作,大量模仿成人面部表情,並透過肢體,好奇探索。
*約一歲的寶寶,大腦的理解力形成,懂得藉他人來完成事情,例如,他會指著拿不到的玩具,期待大人幫他拿來;
 若期待落空,他們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回應,可能展現衝突、哭,或露出憂傷的表情。
嬰兒從剛出生的懵懂未知,只有本能的反射動作與對刺激被動地反應,到大腦發展較為成熟後,主動實驗、嘗試和接觸新事物,就是創造力發展的開始。這個階段的寶寶對色彩和聲音敏感,你可以佈置亮眼的環境、變換家中擺設,在嬰兒床與活動地點放置圖卡,提供色彩鮮豔且難度不高,或有聲音的玩具,如彩色皮球、波浪鼓、播放音樂的玩具電話等。
..............................................................................................................................................................................................................................
13
從探索和嘗試中發展創意
文╱葉嘉青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
一到三歲的學步兒會找尋需要和想要的東西,這些通常都具備有趣、色彩鮮豔,和經由操作會產生不同效果的特性 (如:不倒翁推了不會倒)
寶寶正處於透過五感 (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動覺)、個人內在的感覺以及幻想,去了解事物的發展階段。對他來說,創意的過程包括發現和探索,而嘗試錯誤也是創意行為的一部分。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依照他自己的速度,和自動引導 (self-directed) 的方式進行活動,將有助創造力的發展。然而,每個寶寶的天生氣質不同,需要父母從旁協助。
一、發掘孩子的興趣
父母可試著發現寶寶感興趣的事物為何,讓他獲得美好的經驗,降低挫折感,提昇參與意願。此外,這個時期的寶寶也會受到同儕的影響,可以安排讓寶寶和友伴一起遊戲,也能提昇孩子的動機。
二、提供富變化和挑戰性的活動
創意活動的內容最好多點變化,考慮的方向也不要限於活動內容為何,也該考慮活動進行的情形如何。針對寶寶愛冒險和接受挑戰的特性,父母可以特意預告:「下一個活動你不一定會,但是可以試試看,很好玩喔!」
三、讓寶寶感受努力所得的回饋
活動末了,父母應該利用增強作用,讓他感到下次還願意再做這樣的活動。增強物可以是父母的微笑、一句讚美的話、活動目標的達成等。
.................................................................................................................................................................................................................................
36
好奇與想像發揮創造力
四歲的愷愷畫了一張主題為「上學」的畫作,他覺得每天走路去學校又慢又累,於是畫中給自己和媽媽各創造一對翅膀,用飛的上學。
研究顯示,幼兒從兩歲起,就從經驗中學習,並使用語言和想像的遊戲,重複學到的經驗;到了六歲,想像力增加到最高點,之後就逐漸下降,所以學齡前是幼兒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時期。
創造力發展的4點建議~
重視孩子的疑問:千萬別因為回答不完的問題而不耐煩,孩子的好奇心可是創造力不可缺少的要件。  但是回答問題 時要有技巧,不要每次都直接告訴他答案,應該引導他思考,並給他時間。
提供民主的環境:增加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尊重他,減少對他的控制,不要什麼事都幫他做決定,最好問問他的 意見,也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想法。
為他選擇一個具創意的老師:三到六歲幼兒多半已陸續進入幼兒園就讀,老師的教學與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學 習。請為他挑選一個有敏銳觀察力、心思細密,並有多元包容心的老師。
少看電視,多親近大自然:心理學家認為,電視不利於孩子自己在腦中製造圖像的能力,而動植物包含了複雜的科 學技術和設計作品的基本模式,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導師。
本文摘自《學前教育》






*************************************************************
體驗+遊戲=好寶寶

當遊戲和體驗一經相遇,就會發生化學反應,變幻成一個個奇妙的小手,使寶寶在不同成長階段,各方面智能及發育領域都得到相應的...
  早教先鋒金寶貝早教機構創造性地提出遊戲+體驗:學習這樣一個寶貴的宵兒理念,他們把兒童的成長分成七個發育露點,分別為感官發育、體能發育、認知發育、社​​交發育、人格發育、音樂發育、語言發育。我們做這篇特別企劃正是受到這種理念的啟發和支持。毫無疑問,我們所指的遊戲和體驗都是來自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信手拈來。在寶寶的生活經驗中,當遊戲和體驗一經相遇,就會發生化學反應,變幻成一個個奇妙的小手,使寶寶在不同成長階段,各方面智能及發育領域都得到相應的提升。
  給予寶寶體驗的重要因素
  *重複性。讓寶寶反復同一種體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強化寶寶對某一事物的印象。
  *一致性。對於重複的結果要保持一致性,家長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沒有保持一致性。
  *適齡性。對於寶寶來說,到什麼年齡就應該做什麼年齡該做的事。
  早教箴言
  *和寶寶在一起時,要放下身段,把自己也當成小孩子。
  *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用身教,而​​非宮教。
  *發現寶寶的弱點時應該感到高興而不是沮喪,因為這樣你可以有針對性地豐富其體驗。
  *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的可能,就像不跌倒就不會走路。不要奪取寶寶應有的體驗機會。
  感官發育
  感官發育分為平衡系統,能係統,觸覺系統,視覺系統及聽覺系統發育。
  0-3
  主要任務在於幫助寶寶發育視覺系統、聽力系統、平衡系統和触覺系統玩法:利用家裡一些會響的玩具及物品如:小鼓、小鈴鐺、手機等,變換位置及聲音大小或不同的音樂,讓寶寶聽後扭頭尋找聲音在哪裡。
6-12個月水中撈球
  玩法:在盆中放入很多的玩具,然後說出玩具的名稱,請寶寶伸手去撈上來。也可以讓爸爸和寶寶去玩具。
  12-24個月蒙眼猜物
  玩法:把寶寶的眼睛用布蒙住,然後讓他觸摸各種東西,並猜一猜這是什麼。也可請寶寶在屋子裡摸索,碰到一件東西就讓他停下來,猜一猜這是什麼。
  24-36個月與毛巾共舞
  玩法:將寶寶包在大毛巾裡,採取俯臥或仰臥姿勢,由爸爸媽媽各拉毛巾兩邊前後擺動。根據寶寶能力變化,在毛巾擺動之後,可引導​​寶寶向固定目標投球或將東西投入指定箱子內。
  體能發育
  主要是指從頭都到腳都的直向發育,從內部到外部納延伸發育,從主要肌肉到輔助肌肉的發育。
  體能發展遊戲設計原則
  0-6個月著重鍛煉寶寶的上半身力量,以支撐自己的身體,為以後的坐立做準備
  6-12個月鍛煉寶寶的協調性運動,為以後的走路做準備
  12-24個月練習動態運動,為跑做準備
  24-36個月練習動態運動,同時發展大塊肌肉和細小肌肉
  0-6個月抓糖果
  玩法:爸爸在結實的衣架上綁上色彩鮮豔的玩具或糖果,然後試著讓寶寶抬頭伸手去抓東西,如果抓到了,則讓寶寶玩一玩玩具或舔一舔糖果,以示獎勵。每次遊戲時,吸引寶寶的東西最好經常變化。
  6-12個月大腳小腳一起走
  玩法:爸爸用兩手伸到寶寶腋下,寶寶的兩隻小腳分別踩在爸爸的兩隻大腳上。隨著爸爸的走動寶寶也就走起來了。玩時還可以配上有節奏的兒歌等。為了增加寶寶的興趣,媽媽還可以用玩具在前面寶寶。
  12-24個月踢足球
  玩法:在室外的空地上,放上一些飲料瓶或易拉罐,爸爸媽媽先示範踢球,然後讓寶寶自由選擇瓶子踢。寶寶一邊跑一邊踢,和爸爸媽媽一起比一比誰先搶到瓶子並把它踢出去。
  24-36個月我是小推車
  玩法:寶寶兩手撐在地上,兩腿伸直。媽媽用雙手托起寶寶小腿,向前、向左、或向右推行。如剛開始寶寶腰肌力量不夠,媽媽可先用手托住寶寶的腰,幫助寶寶向前進。
認知發育
  認知發育由隊下主要階段組成:熟悉面孔識別力、物體永恆性、因果相關性,自我認知力,單卓表達力、符號聯想力、記憶聯想力。
  認知發育遊戲設計原則
  0-6個月加強識別熟悉的面孔熟悉的面孔是指經常照顧孩子,經常出現在孩子麵前的人
  6-12個月發展寶寶的記憶力和讓其了解因果相關性練習自我認知的能力。如:照鏡子,讓孩子觸
  12-24個月摸相對應的身體部分
  24-36個月練習孩子的聯想力
  0-6個月找媽媽
  玩法:家裡的幾個大人都站在寶寶身邊,然後提問:媽媽在哪裡?”寶寶的韻視線肯定會看著媽媽。為了增加遊戲樂趣和難度,媽媽可以一會兒躲在沙發旁,一會兒躲在桌子下,一會兒躲在窗簾後……遊戲也可以變化成找爸爸、找奶奶、找阿姨……
  6-12個月物歸原主
  玩法:找出一些家裡每人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如:奶奶的眼鏡,媽媽的裙子,寶寶的玩具等,請寶寶幫忙把每一件東西都物歸原主。寶寶幫助找到後,大人可是要誠心感謝哦!
  12-24個月照鏡子
  玩法:請寶寶坐在鏡子前面,然後媽媽念兒歌:眼睛眼睛在哪裡?” “鼻子鼻子在哪裡?”……寶寶回答:眼睛眼睛在這裡,眼睛眼睛在這裡!”一邊回答一邊用手指著相應的部位。
  24-36個月小嚮導
  玩法:爸爸媽媽經常帶著寶寶去附近的公園或超市走走,請寶寶當嚮導在前面領路。為增加遊戲樂趣,爸爸媽媽可以故意迷路或走錯,讓寶寶及時糾正並把爸爸媽媽帶到目的地。
社交發育
  社交發育主要由隊下階段組成:社交性微笑、社交性參考、社交性互動、模仿性學習,台作性學習、互換性學習、組織性學習。
  社交發育遊戲設計原則
  0-6個月加強識別熟悉的面孔熟悉的面孔是指經常照顧孩子,經常出現在孩子麵前的人
  6-12個月讓寶寶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創造和別的孩子起玩耍的環境,使孩子在互相
  12-24個月模仿中學習
  24-36個月練習如何與其他的孩子合作
  0-6個月朋友在哪裡
  玩法:家長把寶寶抱到室外,讓寶寶觀看其他寶寶玩耍。邀請哥哥姐姐們與寶寶握握手,並請他們與寶寶進行交流,你叫什麼名字?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我們一起玩球吧。
  6-12個月媽媽哪去了
  玩法:爸爸抱著寶寶,媽媽用報紙擋住臉,喊寶寶,再迅速拿掉報紙。然後爸爸抱著寶寶坐在椅子上,媽媽邊喊寶寶邊從爸爸身後探出頭來,讓寶寶看。寶寶看到媽媽後,媽媽再迅速藏到爸爸身後,喊寶寶,爸爸引導寶寶找媽媽。
  12-24個月爺爺奶奶到我家
  玩法:請爺爺奶奶來家做客,爺爺奶奶來了之後,父母要熱情接待,給寶寶做出榜樣。父母引導寶寶有禮貌地向長輩問好,並拿出準備好的水果給爺爺奶奶吃。父母可以讓寶寶陪著老人家一起玩,同時引導寶寶照顧爺爺奶奶,如,給爺爺奶奶拿水杯,給爺爺奶奶搥搥背等。
  24-36個月我和小朋友一起玩
  玩法:家長請鄰居的小朋友或者寶寶的小伙伴到家中與寶寶一起玩。家長準備好布娃娃、小碗碟等東西,讓寶寶認一認這些都是什麼東西,然後請寶寶和大家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家長要以客人的身份進入遊戲,並用評議提示寶寶玩遊戲,如,客人來了應該說什麼呀?” “我肚子餓了,有飯吃嗎?”等。
人格發育
  人格發育是指孩子在信心建立、自我肯定、合群友善、親子溫順、領導思考、開朗樂觀及好學進取這?方面納發展。
  人格發展遊戲設計原則
  通過和寶寶的交流以及遊戲,讓寶寶逐漸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
  0-6個月我聽見了
  玩法:家長用自己的額頭輕輕地觸碰寶寶的額頭,井親切地呼喚他的名字,說:寶寶,來碰碰頭。重複幾次後,當他的頭稍向前傾時,就叫他的名字,他會主動地把頭湊過來。當寶寶聽到自己的名字並作出反應時,家長要及時表揚。也可以在寶寶的背後、小床後面等處輕聲地叫寶寶的名字,讓寶寶尋找。
  6-12個月寶寶1歲了
  玩法:全家為寶寶舉行生日慶祝儀式,媽媽讓寶寶插蠟燭,反復引導寶寶模仿家人,豎起食指表示我一歲了。家庭成員可輪流問寶寶幾歲了,加深寶寶的印象。在與他人交往時,媽媽有意識地讓寶寶告訴別人他一歲了。
  12-24個月送玩具寶寶回家
  玩法:家長和寶寶一起玩玩具,玩完玩具後,告訴寶寶玩具也有家,建議寶寶自己把玩具送回家。家長可以幫助寶寶把卡片粘貼在玩具櫃上,如汽車的圖案粘在一個櫃子上,然後讓寶寶說說這是誰的家。寶寶找到誰的家,就讓他送那個玩具回家。此遊戲可以培養寶寶的責任感。
  24-36個月自己來
  玩法:家長和寶寶面對面地站著。向寶寶提問題,請他回答。如自己起床坐起來,寶寶今天是自己坐起來的嗎?”帶領寶寶按照自己說的內容模仿動作,如穿衣服、疊被子。
語言發育
  語言發育由以下階段組成;單字表達、短語表達、概念和主題、創造力和表現力、母語學習
  語言發育遊戲設計原則
  6-12個月練習用單字來表達
  12-24個月從單字表達到短句的表達,並逐漸建立概念
  24-36個月講故事,強化孩子對順序性的理解
  0-6個月顏色寶寶
  玩法:媽媽每天都給寶寶手腕上綁上一個色彩鮮豔的氣球,使氣球隨著小手的擺動而擺動。媽媽在旁邊教給寶寶紅、綠、圓等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