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寶寶0-6歲的觸覺發育 .

一、0-6歲寶寶觸覺發育的指標

1個月:寶寶出生一周,觸覺敏感性已經得到很大的發展,寶寶對身體接觸,特別是對手心和腳心的接觸非常敏感。 大人用手輕觸寶寶的手心和腳心,寶寶會有反應。一周後,寶寶對觸摸和包裹的方法也十分敏感,喜歡柔軟而不是粗糙的感覺,不喜歡被粗魯的摸抱。舒適的尿布和柔軟的衣物布料會比粗糙的衣服更讓寶寶安靜。



2個月 :由於先天反射還沒消失,會經常賺著拳頭。



3個月 :寶寶伸出大拇指或食指,寶寶會抓握。大人將手指或能發出聲響的帶有柄的物體放入寶寶手中,看寶寶是否抓握。 同時會主動伸出小手拍打玩具,玩具在手中停留的時間延長。給寶寶提供玩具,但以質地柔軟的布玩具為佳。



4個月 :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逐漸完善,條件反射性反應逐漸消失,會主動伸手抓住逗引他的東西。 多和寶寶玩耍,拿東西逗寶寶抓握,他會主動伸手抓握。



5- 6個月 :觸覺越來越敏銳,對人的撫摸和抱抱很敏感。抱寶寶的時候宜輕柔,力度大或者用力不當時寶寶感覺不舒服時會有排斥等表現。喜歡和爸爸媽媽和看護他的親人的接觸。陌生人和寶寶互動,寶寶明顯不喜歡,而爸爸媽媽的擁抱會讓寶寶感覺安全舒服。


7-8個月:看到東西伸手就去抓,不管什麼都會往口裡放;手的動作從被動到主動,由不準確到準確。  給寶寶準備一些能拿著、搖著、轉著玩的玩具,如皮球、不倒翁、塑膠娃娃、喇叭、鈴鐺等等,觀察寶寶是否流暢地抓握玩耍。手眼協調能力增強,能將眼睛看到的和自身的身體動作建立聯結反應,寶寶清醒時經常在玩自己的雙手,兩手在眼前握著,手指亂動狀。向寶寶做鬼臉,觀察寶寶會試圖模仿與否;和寶寶對坐,問寶寶五官位置,讓寶寶指五官;剛開始可能會知錯,但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寶寶可以準確指出五官。


9- 10個月 :孩子9個月時,能用眼睛去找從手中掉下的東西;手上拿著一根小棒去敲打另一個物品,尤其喜歡敲打能發出聲音的玩具。 10個月時,寶寶的的手指會更加靈活,如果玩具掉到桌下面,還會知道去尋找丟掉的玩具。 在碗裡放一些小珠子,引導寶寶抓起,觀察寶寶能否順利抓握。


1歲左右:這時寶寶常常是小手高高舉起,過一段時間小手才會慢慢放下來,最後才能甩開膀子行走自如。 這是寶寶在依靠小手尋找平衡。


2-3歲:寶寶開始對自己排泄器官的觸覺資訊開始敏感,會有意識地用手觸摸排泄器官,解便的過程會讓寶寶感到快意。


3-6歲:逐步走向規範的活動。 這個時期,在人類對觸覺刺激的兩大反應中,當識別系統的發展終於超越了防禦系統時,學習能力將有突破性的進展。這時,媽媽所要做的就是為寶寶提供各種安全玩具讓他把玩,以促進手的辨識能力的發展,同時輔助視知覺,從而進一步推進手眼協調能力的提高。此外,父母還要經常與寶寶一起遊戲,開展有意義的對話和互動,這對於寶寶觸覺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 二、培養寶寶觸覺的五大方法 二、培養寶寶觸覺的五大方法


爸爸媽媽一邊要發展寶寶的觸覺,一邊又很擔心寶寶。寶寶的小手這裡摸摸,那裡碰碰,小嘴更是咬咬這個,舔舔那個,忙個不停。天哪,要傷到了寶寶,或者寶寶誤吞了什麼東西可怎麼辦?所以爸爸媽媽要從專業的角度為寶寶培養觸覺。


1.撫觸 \
父母可以找專業人士指導,按照一定的步驟給寶寶按摩,做撫觸操。或者經常輕柔地捏捏撓撓寶寶的小腳小手小耳朵小臉,摸摸寶寶的身體,根據寶寶的大小以適當的力度將寶寶抱在胸前,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促進寶寶觸覺發育的方式。


2.物體刺激 
使用各種不同柔軟度的刷子,或不同質料的布,輕輕地摩擦寶寶的四肢、背部,強化及增加觸覺刺激的效果;給寶寶買一些不同質地的玩具,讓寶寶抓握或者啃咬;利用家裡常用的一些用品,鼓勵寶寶用小手摸一摸,用小腳丫踩一踩來發展寶寶的觸覺。


3.地板 3.地板
鋪上不同材質的地板,比如塑膠、布料、木地板、蓬鬆棉等等,為寶寶提供一個爬行的小環境,讓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促進觸覺的發育。如果有條件,可以在家裡設置一個球池,裡面放上大大小小、軟硬度、粗糙度不一、材質不一的球,讓寶寶在球池裡玩耍。



4.觸摸大自然 4.觸摸大自然
帶寶寶走進大自然,讓他摸摸泥土、石塊、樹幹、樹葉、小草、小動物的皮毛等等各種純天然的東西,給寶寶準備一些玩沙戲水揉泥巴的小玩具,增加寶寶玩的樂趣。


5.塗鴉 5.塗鴉
給寶寶一些安全的顏料,讓寶寶用自己的小手、小腳丫蘸顏料塗塗畫畫也是非常受寶寶歡迎同時又效果顯著的促進觸覺發育的好遊戲。



三、嬰兒觸覺發育的8大要點



要點1:觸覺是最重要的感覺


觸覺是人體發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覺,也是人體分佈最廣、最複雜的感覺系統。觸覺是新生寶寶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透過多元的觸覺探索,有助於促進動作及認知發展。因此,良好的觸覺刺激是寶寶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寶寶從出生後就需要持續的觸覺刺激,通過爸爸媽媽的擁抱與撫摸,寶寶可以獲得滿足感和舒適感,產生被愛和安全的感覺。

觸覺系統首先感應到的部位就是皮膚,每個人的皮膚接受程度不一,傳遞資訊的速度也不一樣,所以給予感覺刺激必須因人而異。


要點2:胎兒就已經有觸覺


觸覺是人類最早出現的感覺之一,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有觸覺了。當媽媽撫摸肚子時,胎兒就可以感覺得到。 一般來說,胎兒到了7周大左右時,口腔就開始對外來的觸覺刺激有所反應,並能通過皮膚感覺周圍的環境。 而另一個較早成熟的系統則是控制平衡感的內耳系統,胎兒亦可通過該系統接受母體搖動所傳來的刺激。


由於早產兒出生的時間比較早,錯過了在媽媽肚子裡最後發育成熟的時機,因此對外界的刺激顯得比較敏感。建議媽媽每天在固定時間給寶寶一定的肌膚刺激,以促進觸覺能力的發展。


要點3:新生寶寶觸覺發展


在寶寶出生後,其觸覺發展會逐漸擴展。在02個月大時,其觸覺發展主要以反射動作為主,這些反應都是為了覓食或自我保護。

等到35個月大時,寶寶可以將反射動作加以整合,利用嘴巴與手去探索,並感受到各種觸覺的不同,開始懂得做簡單的辨別。

等到69個月大時,寶寶的觸覺發展已經遍及全身,會用身體各個部位去感受刺激、探索環境。

等到10個月大之後,寶寶的觸覺定位越來越清晰,開始分辨出所接觸的不同材質。


爸爸媽媽擁抱初生寶寶,這是建立親密接觸的良好開始。寶寶出生後要面對不同于子宮的全新環境,難免會有不適應的無助之感。如果多將寶寶擁在懷中,讓他感受溫暖的肌膚接觸、聆聽熟悉的心臟跳動,自然能降低適應新環境的焦慮。



要點4:觸覺刺激的好處


通過對皮膚的撫觸刺激,可同時刺激到寶寶的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神經系統,進而產生整合和成熟化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說,爬行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可獲得豐富的觸覺刺激和經驗。在爬行的過程中,寶寶的大腦還會將所接受到的刺激加以整理、比較,進而促進腦部發育。



要點5:觸覺VS本體覺


本體覺主管肌肉、肌腱、關節、韌帶、骨骼等身體組織的綜合動作,有助於統合觸覺與前庭覺的感覺訊息。寶寶會通過本體覺與觸覺的接觸,瞭解到手或腳伸出去後還可以收回來,進而學會控制身體四肢。良好的觸覺經驗有助於本體覺的發展,能讓寶寶日後的各項動作更加熟練。


要點6:觸覺VS前庭覺 



前庭覺主管身體平衡、動作的速度感、身體的空間概念等,能感覺到頭部位置的改變及維持身體姿勢,同時也會影響眼球、頭部、四肢的運作,因此與寶寶的動作、平衡及協調等能力有關。


在爬行時,寶寶需要運用手臂和腿部肌肉的力量、頸部的支撐力,而且會通過觸覺刺激去認識周圍的環境。因此,當寶寶擁有良好的觸覺經驗之後,也有助於刺激前庭覺,增強平衡感和動作的敏捷程度。


要點7:觸覺失調的影響


觸覺發展狀況會影響寶寶的區分和辨別能力。凡是觸覺敏感的寶寶,對外界刺激的適應力都比較差,甚至對輕微的碰觸也產生負面情緒。這類寶寶比較黏人、怕生,進而可能出現許多令人費解的行為。這類寶寶比較黏人、怕生,進而可能出現許多令人費解的行為。 而觸覺遲鈍的寶寶則比較笨拙,大腦的分辨能力比較弱。這類寶寶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容易跌跌撞撞,無法有效保護自己。



通過觸覺傳遞給大腦的訊息,對情緒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如果爸爸媽媽經常給寶寶輕柔的安撫,就能讓寶寶產生安全感,不僅情緒比較穩定,注意力也比較容易集中。反之,如果寶寶接觸到的是負面的觸覺刺激,則會造成情緒不穩,長大後也變得容易緊張、神經質。


要點8:主動提供觸覺刺激


越是年齡小的寶寶,越需要接受多樣的觸覺刺激。父母平時可以多給寶寶一些擁抱和觸摸,一方面傳遞愛的訊息,一方面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可以用不同材質的毛巾給寶寶洗澡,讓寶寶接觸多種材質的衣服、布料、寢具等,給寶寶不同材質的玩具玩。


在大自然裡有許多不同的觸覺刺激,那是一般家庭環境所缺乏的,如草地、沙地、植物等。父母不妨多找機會帶寶寶外出,充分接觸大自然,這對觸覺發展大有幫助。


四、戴手套影響寶寶觸覺發育


媽媽心聲 媽媽心聲
熱線電話:我女兒出生25天了,她剛出生的時候指甲就長得很長,老自己亂抓,有一天還把臉撓了個口子。我給她戴上了手套,可是這幾天我媽媽來了,說戴手套會影響孩子手的生長,可是摘掉了就得給她剪指甲,我也不敢啊。



瀋陽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楊柳:最好不給新生兒戴手套,這種手套可能會給新生兒造成多種傷害,建議家長學會為孩子剪指甲。


專家意見 專家意見
年輕的家長擔心新生兒亂抓亂摸,給孩子戴上一副專門為嬰兒設計的手套,以避免孩子抓傷自己。


楊副院長說,戴手套看上去好像可以保護新生嬰兒的皮膚,但從嬰兒發育的角度看,這種做法直接束縛了孩子的雙手,使手指活動受到限制,不利於觸覺發育。


另外,有的家長給孩子穿袖子很長的衣服以避免孩子抓傷身體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手套裡面的線頭脫落,很容易纏住孩子的手指,影響手指局部血液迴圈,如果發現不及時,甚至有可能引起新生兒手指壞死而造成嚴重後果。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rashmii-angle/article?mid=2320







******************************************************************
寶寶小手指的益智遊戲
看著家裏的一歲寶寶已經能到處爬,能邁步向前走,能歪歪扭扭跑起來,你是不是很激動,但激動之餘千萬別忽略寶寶的另一個重要技能——手指的能力。要知道,手指的活動可以刺激寶寶大腦的發育哦!
專家認為,手是寶寶認識物體的重要器官,也是觸覺的主要器官,通過活動手指來刺激大腦,遠比死記硬背更能增強大腦的活力,並可延緩腦細胞的衰老。所以手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動作,越複雜、越精巧、越嫺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聯繫,從而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因此,訓練孩子手的技能,對於開發智力十分重要。
對寶寶的手部的益智開發,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1
、鍛練手的皮膚感覺。經常給予孩子手部皮膚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進冷、熱水中(溫度要適宜);或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性質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
2
、增強手指的柔韌性。如讓孩子經常伸、屈手指,閉上眼扣扣,練習寫字繪畫,這些鍛煉有利於提高孩子大腦的活動效率。
3
、鍛練手指的靈活性。讓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較精細的活動,如擺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籃、學打算盤、做手指操等;要手腦並用,邊做邊思考,以增強大腦和手指間的資訊傳遞,提高健腦效果。
4
、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為孩子選擇玩具時,要從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習慣出發,比如高級自動化玩具就不如積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於動手能力的培養。
5
、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側大腦支配,右手受左側大腦支配;交替使用和鍛煉左、右手,可以更好地開發大腦兩半球的智力。
精選了6種適合不同年齡寶寶的手指遊戲,讓小手趕快動起來吧!
12-15
個月:
◎抓抓手:爸爸媽媽在給寶寶做撫觸時可以有意識的幫助他伸、屈手指,並對他說“抓抓手”,當孩子能理解你的意思後,便會自己伸出手來“抓抓”。這時你再對他說“抓抓手”,他會迫不及待地向你顯示自己的本領。
目的:這個小動作為的是鍛煉寶寶手指的柔韌性,同時也調動了寶寶動手玩的意識。
專家提示:除了撫觸外,還可以經常給予孩子手部皮膚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進冷、熱水中(溫度要適宜);或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性質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布偶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
◎捏小球:只需要一個空碗和一些小小的玩具(如:小圓珠子,小方塊等),就可以幫寶寶練習拇指和食指的配合能力。讓寶寶把這些小東西一個個拿起來,放到碗中。最開始他可能只會用整個手去抓,這時你可以幫他用拇指和食指做捏的動作,慢慢地他就能自己掌握,手指的動作也會由粗糙變得細緻。
目的:鍛煉寶寶的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精細配合,小寶寶在一次成功後,會大大的增加使用手指的自信心,為以後更細緻的動作做好準備。
專家提示:也許你已經習慣把食物直接送入寶寶的口中,或是對他自己伸手拿東西吃的行為加以阻止,而你的這些行為恰恰毀掉了孩子鍛煉手指的機會。爸爸媽媽應該鼓勵孩子並為他提供充分的準備,找一些他最喜歡的手指食物,或一些柔軟的矽膠玩具(直徑在四釐米左右)等,讓寶寶主動去拿。一旦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手指,就會不停地炫耀自己,並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

15-18
個月:
◎穿成串:準備一根線和一些帶孔的玩具,讓寶寶把這些玩具一一用線穿起來。看起來很簡單的遊戲,對小寶寶來說可是個大挑戰哦!(玩具的孔不要太大,要是小手都能伸過去就不好玩了!)
目的:訓練寶貝用兩隻手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這個遊戲對培養身體協調能力很有幫助。
專家提示:為孩子提供的玩具不要太小,時刻注意不要讓孩子吞食玩具。寶寶做之前,爸爸媽媽應先給他做個示範,如果他總是失敗,你可以手把手地教給他,直到他自己能完成。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體會到手指遊戲的樂趣。
◎套杯子:找幾個大小各不相同的杯子,依大小次序把杯子套在一起,先讓寶寶把小杯子從大杯子中一個個拿出,全部拿出後再把大杯子一個個套在小杯子上,這樣反復幾次。
目的:兩隻小手配合著拿杯子、放杯子,鍛煉小手的同時寶寶還瞭解到大與小的區別。
專家提示:杯子最好不選用玻璃的,以免打破、劃傷寶寶。還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杯子,讓寶寶將同色系的套在一起,這樣他玩起來會更有趣。

18
個月以上:
◎堆積木: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各種各樣的積木放在寶寶面前,他興奮的眼神也許讓你感到:未來的建築師就在你眼前。讓寶寶從最基礎的兩、三層堆起,待他學會後逐漸給他加積木,最後他會把自己的“摩天大樓”展現在你面前。
目的:從機械動作發展到主動思考、發揮創造力。讓寶寶學會把大腦的意識體現到手指上,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專家提示:盡可能多的為孩子提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積木,讓他們更容易建成自己的“大樓”,甚至可以把積木換成紙箱、紙盒等孩子拿得了的東西,為他提供更大空間。
◎自己吃飯:為你的寶寶準備一把湯匙吧,因為他已經到了能自己吃飯的時候了。不要認為小寶寶只是等著你喂的“小懶蟲”,對他來說能正確地將身體挪向食物的方向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了,所以,一旦你發現自己的寶寶開始關注食物,你就要為他準備好一把勺子了。即使他不能準確地將食物送到自己嘴裏也沒關係,只要給他機會練習,小手就會越來越靈巧。
目的:這時的寶寶開始將身體與周圍的目標掛鈎了,他不僅會學會如何用勺子將食物準確地送到嘴裏,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他還會用手轉動湯匙,讓裏面的東西一滴不灑。
專家提示:因為不熟練,寶寶可能把自己弄得很髒,甚至衣服上的食物比吃到嘴裏還多。但他還是很高興自己吃飯,所以不管他吃得如何糟糕,在他吃到食物的時候家長要鼓勵他,表揚他,給他自信。以後他會有很多時間來學習吃飯時應注意的禮節,所以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他是“左撇子”嗎?
你的寶寶是不是總伸出左手去抓東西,或許他會是個左撇子哦。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Jensen認為:“孩子是否是’左撇子’要到四、五歲的時候才能判斷出來。一歲的寶寶更多地使用左手或是右手只是一個發展趨勢的信號,不能說明最終取向。哪只手更容易接近他想要的東西,便選擇哪只手,完全是無意識的。
注意事項
保持小手清潔。寶寶的小手經過一天的“摸爬滾打”後,最先要做的就是洗洗乾淨,讓寶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讓細菌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危害。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哦。
愛吃手的孩子。有些寶寶吃手是由於生理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自然消失,不用過於擔心;有些寶寶是因為害怕失敗,這時應多陪陪寶寶,鼓勵他再多嘗試幾次;還有些寶寶把吃手作為一種消遣,對這樣的寶寶應該讓他雙手不空,有事可做。
注意玩具安全。為孩子選擇玩具時不宜過小,一般玩具的直徑應在四釐米左右,防止寶寶吞食玩具,爸爸媽媽要時時留意,以免玩耍時發生危險。
訓練要循序漸進。為寶寶選擇適合他年齡的遊戲練習,寶寶成功時應多鼓勵,失敗時要多為他創造練習機會,直至成功,不應操之過急








********************************************************************
用觸覺刺激活動 幫助兒童穩定情緒
文/王淑真、張慧敏
驊驊對「穿著」很堅持,連冬天都喜歡穿著短褲,一些必須盛裝打扮的正式場合中,他也是一身短褲涼鞋,叫媽媽感到難堪與不解。

驊驊也討厭肥皂抹在身上的感覺,每次洗澡一定大呼小叫;除了肥皂,他也討厭會在頭上變出泡泡的洗髮精。至於牙膏變出的泡泡,也令驊驊討厭,至今仍然是用牙刷乾刷牙齒。

學校中,驊驊不參與會弄得髒兮兮的繪畫活動,對於到有些刺刺感覺的沙堆裡探險,他也強烈表達拒絕參與。廚房阿姨精心準備的飯菜與點心,驊驊不但依照心情決定進食的分量,舉凡需要咀嚼的蔬果他都是敬謝不敏,好說歹說下,才動作慢吞吞的咬幾口。
驊驊這些常常在居家生活上出現的小毛病,其實就是感覺統合理論中所描述的「觸覺調節失調」,也就是驊驊的中樞神經系統對於調節與解讀碰觸皮膚、毛髮的觸覺刺激,出現障礙。

簡單的說,觸覺刺激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皮膚表面接收到的輕壓或是輕觸,這類觸覺刺激在嬰幼兒的早期發展中占有重要角色,因為藉著敏感的觸覺,嬰幼兒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媽媽的乳頭,完成吸吮動作。如果對於這樣的輕觸過度解讀,則會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如堅持衣褲的質感,嚴重的厭奶,與人的親密互動發生障礙,嚴重時還會有容易哭鬧、情緒起伏過大、不專心等學習問題。
 
第二類的深度、重壓觸覺刺激是中樞神經系統,其作用包括:
(一)分辨物體的物理特性,如形狀、大小或重量等感覺,如果缺乏該種感覺,容易在知覺動作上出現問題。
(二)深度、重壓的刺激可以穩定嬰兒情緒,更可以協助嬰兒發展出與母親建立良好依附關係,是嬰兒發展人際關係的重要一步。
(三)隨著年齡增長,良好的觸覺解讀能力可以成功的分別自己與外在的不同,進而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及穩定的情緒。
觸覺刺激可以幫助孩子與外界環境互動,進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然而嚴重的觸覺調節失調,會造成個體對觸覺刺激產生防禦現象,就是一般所謂的「觸覺防禦」。如同上述的驊驊,討厭別人給他洗頭,也有可能對某種材質的衣物感到厭惡,這些孩子容易有好動、易分心、情緒不穩的表現。另外,如果孩子無法有效、迅速的分辨與處理深度、重壓的觸覺刺激,也會有動作笨拙、反應慢、堅持度高、情緒不穩定、不容易專注等行為與學習問題。
以下針對觸覺系統失調的孩子,介紹在家即可完成的活動:
活動1:飛天神毯環遊世界
預備動作:讓孩子臉朝上,躺在大浴巾或是大毛毯上。
動作開始:成人雙手抓著大浴巾或大毛毯的兩個角,沿著地板以孩子可以接受的速度滑行。
活動目標:提供孩子背部深度、重壓的觸覺刺激,可以改善好動、容易分心、情緒不穩的現象。至於滑行速度的快慢,則依孩子對於前庭刺激反應決定。如果可以的話,也可直接拉著孩子的雙腳,讓孩子的背部直接貼沿著地板,以適合的速度滑行。
活動2:泡沫裡畫畫 
預備動作:用爸爸刮鬍子的泡沫,在盤子上擠出一大坨。
動作開始:讓孩子用手掌抹上泡沫,自由創作。
活動目標:訓練孩子對於其他東西的接受度,可以先從一隻手指頭開始,再慢慢的增加;內容也可以由輕柔的泡沫開始,慢慢改變成較粗質的細沙(鹽巴)到大沙(粗鹽)皆可,前提是孩子慢慢接受該類的活動,不可以很快就改變材質內容。
活動3:大海尋寶
預備動作:準備一個箱子,裡頭裝滿五穀雜糧(小米、黃豆、綠豆等)或是小球等東西,再放置孩子有興趣的玩具,讓孩子去尋找。
動作開始:先請孩子摸摸寶物,再將寶物放入箱子中,最後用手在箱中尋找出寶物。
活動目標:箱子內的東西,建議由柔質的東西開始,再慢慢改變成粗質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都可以使用。尋找的寶物也可以由一樣到多樣,甚至放入其他玩具,要孩子尋找出你要的東西即可。
活動4:大球壓身
預備動作:準備一顆大球(類似海灘球或是大龍球,但球上不要有刺)。請孩子先以趴姿(臉朝地面)趴在地板上,慢慢用球在孩子背部來回滾動。
動作開始:用大球在孩子的身上滾過,再慢慢加重一點壓力。一般的海灘球因球體本身重量過輕,可以在一開始即略施一點力量以進行活動。
活動目標:活動主要提供的是深度重壓的刺激,也有抑制神經興奮的效果,一樣可以在孩子睡前或上課前實施,使其可以穩定情緒,方便進行下一個學習活動。如果孩子表示抗拒,可調整壓力大小或是立刻停止該活動。

動5:擦乳液
預備動作:替孩子在他的四肢塗上乳液,如果孩子對該活動的反應良好,乳液可以塗在背上,進而可以增加至脖子、臉部。
動作開始:請孩子自己擦。如果當孩子對該活動不表示討厭,可以改由家長幫助孩子擦拭。
活動目標:該活動屬於全身的輕觸覺,如果孩子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逃避、生氣或拒絕,可以由上述深壓覺的活動開始。如果孩子可以接受擦乳液,乳液也可以慢慢改成顆粒狀的痱子粉或香粉;至於雙手則可以套上海綿、毛巾等來進行。

活動6:自製大熱狗
預備動作:讓孩子躺在大被子的某一端。
動作開始:1請孩子由毯子一端側翻到另外一端,如果孩子開始時的能力有困難,大人可以協助其動作起始。2家長可以作勢要吃大熱狗,並在大被子上略略施壓。3最後,由家長將大被子拉高,使孩子滾回最初的位置;同樣的,可以讓孩子自行翻滾到原本的位置。
活動目標:被子的材質提供孩子觸覺的刺激,故活動之初,孩子如果較為敏感,可以選用較細緻的棉質大被子,慢慢的再改變成有微刺感的毛毯。在步驟2中家長作勢吃的動作,適當的提供孩子深壓覺。
 
所有活動在進行過程中都必須注意的是, 家長或 老師都要相當注意孩子的情緒反應,如果孩子強烈表達他的負向情緒,例如哭、生氣、抗拒,都建議先將該活動暫停,直到孩子表示願意配合才再度進行該活動。在觸覺活動中,治療師會建議先由深壓覺的活動開始,因為這樣的活動刺激較容易使孩子情緒趨向穩定、冷靜,再配合後續的輕觸覺活動。
 
最後,要提醒大家,觸覺解讀異常的孩子的確容易有情緒不穩定、不專心的表現,但是並非所有情緒不穩定、不專心的孩子,都是因為觸覺處理過程異常所引起的;所以,如果無法確定您孩子問題的起因,建議尋求職能治療師接受較詳細的評估。
資料來源
http://www.hses.tp.edu.tw/~special/myweb/new_page_26.htm